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墩镇

水墩镇

在广东省紫金县东部。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墩圩,人口490。因圩在琴江岸的山墩下,故称水墩圩。镇随圩名。建国初为紫金县第三区,1958年属龙窝公社。1961年析置水墩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地处山区。主产稻、甘薯、木薯、茶叶,林产松、杉、松香、竹等。有锡和钨矿。石阶子有矿泉。有造纸、编织、陶瓷等厂。有公路西接河尾公路。


猜你喜欢

  • 方村

    即今贵州荔波县西北方村乡。清有县丞驻此。民国时改置县佐。

  • 北津城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北湘江西岸,三䂘矶西北。《水经·湘水注》:“(临湘)县治西北有北津城。”《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马希广遣刘彦瑫召水军指挥使许可琼帅战舰五百艘屯城北津, 属于南津”。

  • 楚囊之情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 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临危审正,载惟话言,楚 囊之情,惟几而弥固。” 偏正 爱国之情。语出

  • 清湓市

    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南横港镇东。《清一统志九江府二》: 清湓市 “在瑞昌县南四十里”。

  • 丁村民宅

    在山西省襄汾县城南4千米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20多座,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年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建筑形式有厢房、正堂、过厅、门楼之分,位

  • 夏基

    【介绍】: 清安徽徽州人,字乐只。侨寓杭州西湖。能诗,工书画,旷然有高世之志。著有《西湖览胜志》。 【夏基作品 ==>】 

  • 铜陵县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龙潭县置,属端州。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寰宇记》 卷158春州铜陵县: “以界内有铜山”为名。大业初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 为勤州治,五年 (622) 州废。万岁通天二年 (697) 复为勤州治,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属勤州。乾元元

  • 隆州谷关

    一作龙舟峪关。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方舆纪要》 卷40祁县: 隆州谷关 “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县,西壁皆山,道傍有水,即胡甲水也。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亦曰隆州谷北关”。

  • 华阴峒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宋史·蛮夷传一》:北宋庆历三年(1043), 桂阳蛮“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 害巡检李延祚、潭州都监张克明”;五年(1045),“蛮复入寇,与胡元及右侍禁郭正、赵鼎、殿侍王孝先战于华阴峒隘口”, 皆此。在今湖南省临武县西南。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桂阳蛮出蓝山县华阴峒,杀巡检李延祚、潭州都监张克明。五年,蛮复入,战胜胡元、郭正等于华阴峒隘口,即此。

  • 国律

    律令名。战国时赵国法律。《韩非子饰邪》:“当赵之方明国律、从大军之时,人众兵强,辟地齐、燕;及国律慢,用者弱,而国日削矣。”董说《七国考赵刑法》引张斐《律序》云:“郑铸刑书,晋作执秩,赵制国律,楚造仆区。兹述法律之名,申、韩之徒,各自立制。” 【检索国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