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周书·苏亮传》

《周书·苏亮传》


周书
(唐)令狐德棻

[原文]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一陽一,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寻行武功郡事,甚着声绩。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乃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岐州大中正。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故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临辞,赐以御马。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邑三百户。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荐达后进,常如弗及。故当世敬慕焉。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岐州刺史。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先还其宅,并给骑士三千。列羽仪,游乡一党一 ,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世以为荣。十七年,征拜侍中,卒于位。赠本官。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八》

[译文]

苏亮自幼通达机敏,知识广博,好写文章,善于起草奏章。最初被单荐为秀才,到洛一陽一,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很器重他,回头对人说:“秦中才学能够与太行山以东抗衡的,恐怕就是这个人了。”魏国齐王萧宝夤引荐他担任参军。后来萧宝夤建立府署,又担任府署主簿。跟随萧宝夤西征,转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萧宝夤十分了解苏亮,凡是文告及有所筹谋,都委托给他去办。不久,苏亮代理武功郡事,很有政绩声望。萧宝夤作乱,任命苏亮为黄门侍郎。苏亮善于与众人相处,对别人无所违碍。萧宝夤失败后,跟随他的人都遭到祸患,只有苏亮得以保全。长孙稚、尔朱天光等人西征时,都让苏亮担任郎中,专门掌管文书。先后升任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岐州大中正。贺拔岳担任关西行台时,引荐苏亮担任左丞,掌管机密。魏孝武帝西迁后,授苏亮为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大统二年,授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元式任秦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文帝对苏亮说:“黄门侍郎怎能委屈当秦州司马?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所以以心腹相委托,希望你不要介意。”临别时,赏赐御马。大统七年,又任黄门郎,加骠骑将军衔,八年,升任都官尚书、使持节、代理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食邑三百户。授中书监,兼任著作官员,修撰国史。苏亮机敏善辩,善于说笑,太祖十分看重他。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当时人们因此而对他敬重仰慕。十四年,授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随即又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出任岐州刺史。朝廷由于他在本州担任刺史,特地赏给他车辆、乐队,让他先回到宅第,又派给骑兵三千人,陈列仪仗,游历故里,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然后才进入州城,世人认为他十分荣耀。十七年,调任侍中,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原任官职。



猜你喜欢

  • 《列子·天瑞》

    列子原文: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 “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

  • 罗辂

    【生卒】:1487—1535明应天府江宁人,字质甫,号半窗。正德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尝知袁州,上任即平均差役,修缮城隍;置文庙乐器,考正雅乐;校试生徒,亲为课督;革除粮长隐射。累迁大理寺少卿,卒于官。善属文,数千言顷刻立就。

  • 唐名臣世族。

    《资治通鉴》云:“蜀主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见《资治通鉴》卷二六六,《新五代史》卷六三)

  • 接兴汛

    清置,属泸宁营。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新兴乡东北接兴。有把总分防。

  • 包梧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子沐。嘉靖元年举人。任苏州府通判。时织造中贵怙势傲睨,梧独长揖不屈,裁革额外取索殆尽。遭诬陷,谪无为州同知。寻升漳州府同知。漳濒海多盗薮,长吏常置不问,梧设计侦查,致捕系过严,因而夺职。为文奇诡雄俊,自成一家言。有《白厓集》。 【

  • 李之纯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伯。登进士第。历成都路转运使,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哲宗时累迁御史中丞。董敦逸、黄庆基论苏轼托词命以毁先帝,苏辙以名器私所亲,皆以监司罢,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书。后刘拯劾之纯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 【

  • 金幼孜作《瑞象赋》。

    《金文靖集》卷六《瑞象赋》序:“乃永乐十六年秋九月庚戌,占城国以象来进,其状瑰诡雄壮,元肤玉洁,文有白章,粲若华星,郁如云霞,拜跪起伏,驯狎不惊。斯实希世之上瑞,天下太平隆盛之征。……臣忝职词垣,幸际圣明,屡睹嘉祥之盛,不可无纪述以咏歌太平。谨拜手稽首而献

  • 读玄宗幸蜀记

    【介绍】:贯休作。玄宗幸蜀,指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促奔蜀事。诗人对这段本朝历史事实抒发无限感慨。“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诗中述及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灾难,以及祸乱造成的原委,最后归结为“因知纳谏净,始是太平基”。

  • 勐润

    集镇名。在云南省勐腊县西南部、勐润坝子中部。勐润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40。傣语“润”为跨越,意即“跨越之地”。传说佛祖从塔庄匡一步跨越勐捧,落脚至此地,故名。产稻、玉米、花生、橡胶等。有公路东接楚勐公路。

  • 李潭

    清河(郡治今山东临清)人。以善针炙,为明元帝赏识。 【介绍】: 北魏清河人。明元帝时以善针灸见知。 【李潭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