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晋书·列女传》

《晋书·列女传》


晋书
原文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日:“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日:“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日:“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日:“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日:“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日:“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日:“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日:“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日:”沮渠酒泉①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译文
    武昭王李玄盛的王后尹氏,是天水冀人。她年幼时就喜欢读书,清辩有志节。一开始嫁给扶风人马元正,元正死后,做了李玄盛的继室。因为是再嫁的缘故,她三年时间没有说话。她抚养前妻的儿子比养自己生的还要尽心。李玄盛创业的时候,谋划经略,尹氏给了很多帮助,所以西州的谚语说:“李、尹统治敦煌。” 
    到了李玄盛死后,他儿子李士业继位,尊尹氏为太后。李士业准备攻打沮渠蒙逊,尹氏对李士业说: “你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地窄人稀,安定地守着还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举妄动,暗中求取非分的期望!蒙逊骁武,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他数年以来就有兼并别国的圃谋,而且天时人事好像要归顺他。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小,但也足可治理国政。知足的人不受辱,这是道家的明哲训诫。而且先王临死时,恳切地留下命令,让你们深深地慎重用兵打仗,伺机而动。这些话还在耳边,为什么就忘了!不如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他。他如果过于暴虐,人民就将会归顺你;你如果不建立德行,过不了几天就要事奉他了。你这次行动,不但军队打败仗,国家也将会灭亡。”李士业不听从,果然被蒙逊消灭。 
    尹氏到了姑臧,蒙逊引见并劳问她,她回答说:“李氏都被胡人灭了,我还再说些什么呢!”有人规谏她说:“你母子的性命还悬在别人手中,为什么还倨傲!而且国家败灭子孙被杀死.你为什么偏偏不悲伤?”尹氏说:“兴减死生,遣些都是道理的大体,为什么要等同于凡人的事情,涌起儿女的悲伤!我一个妇人,不能跟他们去死亡,难道惧怕斧铁之祸,请求做臣妾吗!如果杀了我,正是我的心愿。”蒙逊嘉赞她,不杀她,为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聘娶她的女儿为妻。到了魏氏以武威公主的身份嫁给茂虔后,尹氏和女儿迁居酒泉。不久她女儿死,她抚摸着女儿的尸体,却不哭泣,说:“你死晚了!”沮渠无讳当时镇守酒泉,经常对尹氏说:“王后的各孙子在伊吾,王后能去吗?”尹氏猜不透他的话,回答说:“子孙漂流离散,自己又寄身在丑虏,老年余命,将要死在这裹,不能作毡裘鬼。”不久尹氏秘密逃往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上了她。尹氏对使者说:“沮渠酒泉答应让我归往北方,为什么来追赶?你可以把我的头颅砍下来带回去,我是永远不回去了。”使者不敢逼迫她,祇好返回。尹氏七十五岁时死在伊吾。 

《晋书·列女传》    《隋书·列女传》    

猜你喜欢

  • 陈柏

    【生卒】:?—1339 【介绍】: 元泗州人,字新甫,号雲峤。尝为侍仪舍人。馆阁诸老、朝省名公折辈行与交,称陈公子。历官太常院太祝,累迁余姚州同知。性豪宕结客,积金七屋,不数年散尽。不乐小官,怒骂宰相。年逾六十,不得志而卒。 【陈柏作品 ==>】 

  • 老兵

    《晋书.谢奕传》:“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常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奕遂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在。’温不之责。” “老兵”本义是指老年兵士,后年老的将军有时自谦也称老兵。谢奕把桓温称为老兵,可见他

  • 高宝英

    又作高赏英。唐时渤海同中台省右平章事。大和七年(833)大彝震遣之赴唐谢册命,生徒解楚卿等三人随入长安学习。回国时携回留学生李居正等三人。 【检索高宝英 ==>】 古籍全文检索:高宝英     全站站内检索:高宝英

  • 贺循

    260—319 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彦先。父邵为孙皓所杀,因流徙边郡。吴亡,还郡。博览群书,尤精礼传,为世儒宗,有知人之鉴。西晋初,举秀才,历阳羡、武康令,为政以宽惠为本,陆机荐补太子舍人。曾应南平内史王矩等率乡曲镇压石冰。事平,罢兵,不受功赏。陈敏之乱

  • 尚可喜

    【生卒】:1604—1675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字元吉,号震阳。本为明广鹿岛守将。崇祯七年,渡海降清,授总兵官,所部称“天助兵”。太宗崇德间,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间,改封平南王,镇广州,颇为民害。后其子尚之信附吴三桂叛清,可喜卧病不能制,旋死。 【

  • 费密

    1625—1701 清四川新繁(今新都)人,字此度,号燕峰。明亡,流寓江苏泰州,著述终老。擅诗词古文,工草书,通医道。早年喜禅学,中年弃虚就实,务求“实以致用”(《弘道书古经旨论》)。指斥宋明理学家之“道统”说为“杜撰私议”(《统典论》),尤不喜“性命之学”、“传心之论

  • 车同轨,书同文

    轨:车左右两轮间的距离。书:官府公文,书籍。文:文字。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 表示天下统一。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豫知亡日,乃为辞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左传.隐公元年》“车轨毕至”孔颖达疏:“王者驭天下,必令车同轨,书同文。”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乃知俗字何代无之,车同轨,书同文,岂易能哉!”鲁迅《准

  • 雕人

    参见“雕”

  • 马济胜

    【生卒】:?——1836山东菏泽人。以武生从军,历官河北镇总兵、浙江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嘉庆中,先后参加镇压川陕白莲教、山东天理教之战。道光初年,镇压台湾嘉义张丙起事,率部赴援,以功封二等男爵,赐“忠勇廉明”四字。后晋二等子爵,任御前侍卫。道光十六年卒。谥昭武。

  • 解铃系铃

    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法灯”:“金陵清凉〔寺〕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 “解铃系铃”本是佛教禅宗语,后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