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仇人。也为对所爱者的昵称。 不是冤家就聚不到一块。 表示双方既有矛盾,又难以拆开。语出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师云:‘读书人已在这里,且作么生与伊相见’?乃顾视左右云:‘不是冤家不聚头’。”宋话本《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明.高则诚《琵琶记.糟糖自餍》:“相看到此,不由人不珠泪流,不是冤家不聚头。”《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子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坐于草堂,看了纨扇,口中叹出四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红楼梦》二九回:“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猜你喜欢

  • 荀林父

    又称荀伯、中行桓子、中行伯。春秋时晋国正卿。字伯。一说为荀息之孙。晋文公四年(前633),文公蒐于被庐,作三军。他为下军御戎。次年,晋作三行以抵御狄人,被任为中行(步卒)之将,遂以中行为氏。晋景公三年(前597),楚庄王围郑,围三月,郑乞降。他为中军将率三军救郑,至

  • 礼部侍郎

    官名。(1)隋代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礼部司事。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大业三年(607),升为礼部副长官,以佐尚书掌部事。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2)隋代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之副长官。隋大业三年始置,一人,正四品,佐礼部尚书掌部事。唐武德七年(624

  • 吴表臣

    宋温州永嘉人,字正仲,号湛然居士。徽宗大观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由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秦桧欲其使金议地界,许以归来坐政事堂,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寻起知婺州,有治绩。请祠归。卒年六十七。

  • 松柏滩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岷江中。《明史地理志》 青神县: “又东有大江,东南有松柏滩。” 《方舆纪要》 卷71青神县: 大江 “县东南旧有松柏滩,昔多覆舟之患。相传宋天禧中,县令张逸为文祷江神,不越月而滩徙五里”。

  •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宋史•

  • 高适离梁宋适楚,赋诗留别诸友。

    高适《东征赋》:“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既久,方适楚以超忽。”知其离梁宋东行在本年九月。其《宋中十首》其五、《宋中别周梁李三子》等诗,均及别宋远游之意,时在秋季,为本年所作。“周梁李三子”之李当指李白。

  • 铁杵磨针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后世谚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本此事。后常以此勉励人刻苦用功,贵在坚持,只要有恒心,功到自然成。《醒世恒言》卷十四:“金瓶落井全无信,铁枪磨

  • 不辨龙蛇

    述宾 是龙是蛇也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元宫大用《范张鸡黍》2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贬义。多用于情状方面。

  • 王世国

    【生卒】:?——1643 威弟,保定总兵官王继子,由柳沟总兵官罢归。里居榆林。李自成破城,被俘至西安,不屈死。 【王世国作品 ==>】 

  • 杨腾

    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西魏文帝舅。位至开府仪同三司。 【介绍】: 东汉末人。氐族首领。勇健有计谋。游迁至仇池百顷山,引泉灌田,煮土成盐,乃率部定居于此。 【杨腾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