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镇
在湖南省株洲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渌口,人口3.1万。以其地处渌水汇注湘江处,故名。唐设渌口戍,明、清设渌口巡检司和驿站。原属醴陵县,1949年置镇。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为县治。主产稻、油菜籽。有石灰石、煤、高岭土等矿。有造纸、印刷、机械、纺织、化工、橡胶、制革、服装、食品等厂。京广铁路经此设站。有公路通株洲市区和醴陵、衡东、衡山。湘江、渌水轮船常年停靠。镇南伏波岭,传为东汉马援屯兵处,唐建伏波庙。
在湖南省株洲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渌口,人口3.1万。以其地处渌水汇注湘江处,故名。唐设渌口戍,明、清设渌口巡检司和驿站。原属醴陵县,1949年置镇。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为县治。主产稻、油菜籽。有石灰石、煤、高岭土等矿。有造纸、印刷、机械、纺织、化工、橡胶、制革、服装、食品等厂。京广铁路经此设站。有公路通株洲市区和醴陵、衡东、衡山。湘江、渌水轮船常年停靠。镇南伏波岭,传为东汉马援屯兵处,唐建伏波庙。
【介绍】: 南北朝后梁陈郡人。袁昂孙。少有器量,博涉文史。仕后梁为吏部郎。曾使北周,班在陈使后,敞执不可,主者不能屈,乃与陈使异日而进。还,以称旨,迁侍中,转左民尚书。后从后梁主萧琮降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谯州刺史。 【袁敞作品 ==>】
又名断道。在今山西沁县东南四十里虒亭岭村。《水经· 浊漳水注》: 铜鞮水 “又东径故城北,城在山阜之上,下临岫壑,东、西、北三面,阻袤二里,世谓之断梁城,即故县之上虒亭也”。
同“羊欣白练裙”。清宋琬《冷心芳挽诗》之二:“羊欣裙一叶,把玩倍思君。”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为北宕渠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盐亭县。 古县名。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属北宕渠郡。西魏恭帝改为盐亭县。
【生卒】: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施鸿猷之孙。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提督山东学政,分守江西湖西道,主持河南乡试,充翰林院侍读。参加修纂《明史》。其文意朴气静,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有“宣城体”之称。著有《学余堂集》、《矩斋杂记》、《蠖斋诗话》等共八十余卷。康熙二十二年卒。【生卒】:1618—1683明末清初江南宣城人,字尚白,号愚山、蠖斋。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
学官名。北宋始设。初为太学职事之一。仁宗时选差学生充任,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分经为之,每经二人。熙宁末年,始正式命官充任,并仍参用学生,遂有命官学正与职事学正之别。命官学正三年一任,正九品。南宋太学初置二人,后改一人,以命官充任,掌执学规,考核学生
读音:zhān gē【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即粘割氏之异译(39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即粘割氏(71)。亦作粘葛、粘合(60,62)。【人】 粘哥荆山,金时亳州节度使(56)。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金姓。一作粘葛,亦作粘合。”未详其源。《金史》有粘哥荆山,不知其所始,正大中,属官亳州节度使。
【介绍】:见萧遘。
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据《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上括注丁澎生卒为“1622—1685”。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扶荔堂诗集选》十二卷、《扶荔词》三卷、《词变》一卷,另有《药园闲话》与杂剧《演骚》。《清史稿•艺文志》著录其《扶荔词别录》一卷。《
清河南渑池人,字怡珊,号印沧。石同福继妻。善画,能琴,通音律,尤善隶书。初从其翁石韫玉学书法,能作径尺大字。有《瑶草珠花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