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初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于山上建寺,不久又废。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又移建山上。后屡毁屡建,均在山上。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凌云亭、铁塔、多景楼等名胜。唐代诗人杜牧、许浑、张乔、孙鲂等,均有咏甘露寺诗作。罗隐《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甘露寺火后》等,均指此。
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初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于山上建寺,不久又废。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又移建山上。后屡毁屡建,均在山上。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凌云亭、铁塔、多景楼等名胜。唐代诗人杜牧、许浑、张乔、孙鲂等,均有咏甘露寺诗作。罗隐《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甘露寺火后》等,均指此。
周公摄政称王,管叔、蔡叔言于国中说“公将不利于孺子”(《尚书金滕》)。同时,奄君、薄姑谓武庚曰:“武王既死矣,成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一时也,请举事。"(《尚书大传》)武庚从之,于是就联合管叔、蔡叔及从前的属国淮夷、徐、奄、熊、盈叛周。管、蔡、武庚
读音:duō lán代北多兰部大人,因以为姓。(见《广韵》)多兰氏,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绛州(今山西新绛)人。继安然为四辅官。后出任知府。
【生卒】:579—651 【介绍】: 唐宗室。李神通弟。少孤,事兄以友悌闻。高祖武德初封襄邑郡王。与突厥战有功,拜太府卿。太宗贞观初迁宗正卿,后授开府仪同三司。以疾辞职。卒谥恭。 【李神符作品 ==>】
清嘉庆五年(1800)改五郎厅置,属西安府。治所在今陕西宁陕县北十五里老城乡。1913年改为宁陕县。清嘉庆五年(1800年)分长安、盩厔、洋县、石泉、镇安五县地置,治今陕西省宁陕县北老城。属西安府。1913年改为县。
【介绍】: 辽皇族,字敌辇。圣宗统和间从攻宋,以功授东北详稳。兴宗时,历东北路统军使、天德军节度使。 【耶律铎轸作品 ==>】
即今新疆阿合奇县东色帕巴依乡。《清一统志乌什》:色帕尔拜“在乌什城西南一百四十里。古木克齐克西三十里,西南通喀什噶尔”。
有诗《山中赠张正则评事》、《献薛仆射》。【山中赠张正则评事】《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方回云:“三、四自然,天下咏之。”冯舒评:“末句不足论,少蕴藉。”冯班评:“结句放诞,非德隐之言。”纪昀评:“三、四高唱,余皆晚唐习径,结犹浅而尽。”《大历诗略》卷六:“三、
官名。北魏永平四年(511)改宗子羽林置。由宗室子弟充任,在宫内值勤。由尚书计其本秩资集,叙从七品以下、从八品以上官职。 【检索宗士 ==>】 古籍全文检索:宗士 全站站内检索:宗士
见“雨淋日晒”。炙,烤。唐韩愈《石鼓歌》:“~野火燎,鬼物守护烦㧑呵。”※炙,不读作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