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而得名。又因主要聚居于并州南边之上党郡(治今山西潞城西、长治市北)的壶关(又名壶口,吾儿关,今山西黎县东北东阳关)一带,故又称为上党丁零。北魏天兴(402)十一月,上党丁零翟都与汉人秦颇聚众起义于壶关,遭北魏中山太守莫提镇压,退至林虑山(今河南林县西)中,起义失败。泰常二年(417),上党丁零在翟猛雀率领下聚集于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北),抗纳赋税,与榆山丁零翟蜀起义遥相呼应,后为北魏张蒲、长孙道生等镇压。参见“丁零”(13页)。
丁零之一部。因居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而得名。又因主要聚居于并州南边之上党郡(治今山西潞城西、长治市北)的壶关(又名壶口,吾儿关,今山西黎县东北东阳关)一带,故又称为上党丁零。北魏天兴(402)十一月,上党丁零翟都与汉人秦颇聚众起义于壶关,遭北魏中山太守莫提镇压,退至林虑山(今河南林县西)中,起义失败。泰常二年(417),上党丁零在翟猛雀率领下聚集于白涧山(今山西阳城北),抗纳赋税,与榆山丁零翟蜀起义遥相呼应,后为北魏张蒲、长孙道生等镇压。参见“丁零”(13页)。
乔世宁今年去世。序曰:“三石子乔公世宁卒,友人孙应鳌志其墓矣,再叙其诗文。叙曰:……明兴,当弘治、正德间文治郁起,是时北地空同李子、信阳大复何子为之宗,三石子与空同子同产于秦,相距甚迩,少即慕效焉。稍长为诸生,适大复子来秦为督学使,首目三石子必且鸣世,必且
读音:Ā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运城、朔州等地有分布,武清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此姓不是“廠”字的简化,故不读chǎng;又,今廠既简化为 “厂”,音chǎng,故今“厂字有nā,chǎng两音,且各自为姓。今之厂 (chǎng)姓,可能为 “厂” (ān)姓之误读。
【生卒】:368-433临松(今甘肃民乐西)卢水胡人。博涉经史,尤晓天文,骁勇善骑射。初仕后凉吕光,伯父沮渠仇罗等被吕光诛杀,拥立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建康公,建立北凉,授张掖太守。晋安帝隆安五年,受段业疑忌,杀段业自立,称张掖公。注意同汉族士人合作,兴立学校,提倡儒学,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安帝义熙八年(412),称河西王。宋文帝元嘉十年死。(,参见《魏书》)【生卒】:368—433十六国时北凉建立者
【介绍】: 明乌斯藏人。僧人,藏人称为尚师。永乐四年征至京,延见奉天殿,宠赍优渥。五年,建普度大斋于灵谷寺七日,为帝、后荐福。封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给印诰制如诸王。又建斋五台山。六年辞归。 【哈立麻作品 ==>】
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北桐河乡。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桐河镇,(唐) 县西五十里。”
并列 先人留下的教化与德泽。宋苏轼《母聂氏温国太夫〈外制〉》:“慈和严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艰难,其~盖有存者。”△褒义。用于对前人的歌颂。→流风遗泽。也作“遗风余泽”。
即今江西乐安县西南四十里水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乐安县:西南有“水南墟”。
形容迅速出击。《六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宋 陆游《观运粮图》诗:“王师北伐如宣王,风驰电击复土疆。”亦作“风驱电击”、“风驰霆击”。《宋书.谢晦传》:“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风驱电击,步自竟陵,直至鄢 郢。
在今福建尤溪县东北三十里。明嘉靖《延平府志》卷2《山川》尤溪县:应仙山“在十都。旧名鸡心山,山之半有亭曰应仙,因改今名”。
【生卒】:519—565 【介绍】: 南朝陈天水陇西人,字齐旦。涉猎文史,善隶书。陈霸先(陈武帝)讨元景仲,引为书记,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军国大事,参预谋划。侯景平,授中书侍郎。入陈,为散骑常侍,太府卿。陈文帝天嘉元年,进爵为伯。王琳平,除吴州刺史。再迁右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