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断线风筝

断线风筝

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古越高昌寒食生《乘龙佳话.还宫》:“奴待要上秦台吹箫跨凤,却做了断线风筝落了空。”亦作“断线鹞子”。《醒世恒言》卷一三:“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了一番,且又完名全节,再去别处利市,有何不可。”亦作“线断风筝”。元.关汉卿《金线池》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醒世恒言》卷三一:“郑信打扮了,坐在篮中,辘轳放将下去。铃响绞上来时,不见了郑信。那井中黑气也便不起。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迹。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偏正 比喻一去不回还的物或人。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像样点的好意思总像~似的收不回来。”△用于描写不回还的物或人。→泥牛入海。也作“断线鹞子”。


猜你喜欢

  • 艾门扎拉嘎

    区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中部、伊敏河西岸。属伊敏苏木。人口1.3万。艾门扎拉嘎,蒙古语意为“生命沟”。1976年成立矿建指挥部,1984年建成露天煤矿采区。海伊铁路支线,海乌公路经此。

  • 登山踄岭

    踄:蹈。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西游记》六八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亦作“登山越岭”。《西游记》一○○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亦作“登山蓦岭”。明.无名氏《大劫牢》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

  • 长乐宫中一叹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后以“长乐宫中一叹”谓无远见而遭祸。宋赵长卿《水龙吟.自遣》词:“长乐宫中一叹,又何须累累悬印。”

  • 振济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行政院,掌理全国振济行政事务。将振务委员会主管事项及内政部主管的振灾救贫及其他慈善事业,暨行政院难民救济总会所办事项并归办理。内部分置三处,以数字编排,称为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七至十一人,并指定委员中三至五人为常务委员。机关工作人员有秘书二至四人,参事二人,处长三人,科长九至十二人,科员四十至五十人,助理员二

  • 丰狱气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高士的浩然正气。清程先贞《哭沈无谋十四韵》:“燕台名独重,丰狱气犹存。”

  • 阿记得市

    即今云南广南县西珠琳镇。清代设汛。1930年改今名。

  • 学系主任

    大学职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大学各学系各设主任一人,办理本系教务,由院长商请校长聘任;独立学院各系主任由院长聘任。

  • 铁门镇

    北宋初置,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景祐四年 (1037) 改名延禧镇。金废镇,地属新安县。明末,新安县曾移治于此。在河南省新安县西南部。面积116.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铁门,人口5000。因在铁门山旁得名。又因东青龙、西凤凰两山相对如阙,或作阙门。北宋设铁门镇,景祐四年(1037年)改名延禧。明称都铁门,清设阙门镇,1912年后复名铁门。为新安、渑池、宜阳三县边界重镇。1

  • 杜桐

    字来仪,昆山(今属江苏)人。徙居延安卫。万历时,历任代理都督佥事、总兵官、右都督佥书后府、保定、延绥、宁夏总兵官。他以谋勇著称。有斩明安之役功,自偏裨至大帅,积首功一千八百,时服其勇。卒于家。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徙延安卫,字来仪。万历初由世荫累官清

  • 兴教寺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总章三年(670)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寺西慈恩塔院内,有玄奘舍利塔,左右是玄奘两大弟子窥基和园测(新罗人)的墓塔。兴教寺塔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樊川东。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为迁葬唐高僧玄奘遗骨而修建。玄奘圆寂后,原葬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