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亦剌
又译外刺、猥剌,复数为斡亦刺惕。蒙古的一部。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元太祖二年(1207),忽都合向术赤的北征军投降,并招附各部林木中百姓。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之长,领地扩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等地,两子娶阇阇干公主和术赤之女火雷,女斡兀立海迷失为贵由汗皇后。元代时,因食邑在延安,首领被封为延安王或延安公主。元末,斡亦剌已扩充至四万户。明代译称瓦刺。
【检索斡亦剌 ==>】 古籍全文检索:斡亦剌 全站站内检索:斡亦剌
又译外刺、猥剌,复数为斡亦刺惕。蒙古的一部。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元太祖二年(1207),忽都合向术赤的北征军投降,并招附各部林木中百姓。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之长,领地扩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等地,两子娶阇阇干公主和术赤之女火雷,女斡兀立海迷失为贵由汗皇后。元代时,因食邑在延安,首领被封为延安王或延安公主。元末,斡亦剌已扩充至四万户。明代译称瓦刺。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为伊犁河支流。清乾隆格瑧额《伊江汇览水利》:“伊犁惠远城之北为塔尔奇沟,距城九十里,有水二渠,一出于本沟,一出于乌哈尔里克沟,绿营屯田藉资浇灌。”
武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 沈矫曾任此职, 见沈约《宋书自序》。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株小桃树伫立观望。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男子,颇寄以意想。第二年清明节的时候,崔护若有所念地又来
书名。文言小说集。清蒲松龄撰。十二卷,一作十六卷。作者广泛搜集民间佚闻异事,用谈狐说鬼的形式,讽刺现实,于吏治黑暗和科举弊端多有痛彻指陈,并以同情笔调描绘青年男女真诚的爱情。构思奇巧,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现存作者手稿本半部(一、四、五、十卷全部及
官名。北魏置。魏洪显曾任此职。见《魏书·律历志上》。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之览。周洽弟。工写生,天资超旷,不袭前人。二十九岁即卒。 【周览作品 ==>】
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萧范谋攻侯景,进军濡须,“遣世子嗣将千余人守安乐栅”。即此。 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长江北岸。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萧范谋攻侯景,遣其子萧嗣屯军于此。
【生卒】:698-714 中宗子。圣历三年封王,神龙初进封温王。中宗崩,由韦后策立为帝。韦氏败,逊位于叔父(睿宗),并改封襄王,迁徙集州。为房州刺史,卒。谥殇皇帝。 【介绍】: 见唐少帝。 【李重茂作品 ==>】
指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夏代(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或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七世纪或前十六世纪)的文化遗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古籍记载的夏人活动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发现二里头文化,在考古学发展序列上补足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中间的缺环。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地区
凤毛字超宗、小谢,兴化人,九苞子。乾隆五十三年副榜贡生,旋卒。著有《楚辞韵考》、《毛诗集解》等。事迹见焦循《顾小谢传》(《碑传集补》卷四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