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伏念
东突厥反唐首领之一。又作史伏念。阿史那氏。※颉利可汗从兄子。初居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永隆元年(680),阿史德温傅为唐军所败,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杀后,复被迎立为可汗,与唐军对抗。二年,中唐将裴行俭之反间计,与阿史德温傅相猜忌,被唐军各个击破,同年闰七月,执阿史德温傅降唐,九月,与阿史德温傅等54名突厥首领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被杀。
东突厥反唐首领之一。又作史伏念。阿史那氏。※颉利可汗从兄子。初居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永隆元年(680),阿史德温傅为唐军所败,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杀后,复被迎立为可汗,与唐军对抗。二年,中唐将裴行俭之反间计,与阿史德温傅相猜忌,被唐军各个击破,同年闰七月,执阿史德温傅降唐,九月,与阿史德温傅等54名突厥首领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被杀。
明代藏族古部落名、地名。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境。正统六年(1441),四川杂谷安抚司土官舍人定日思伽,派喇嘛编出招致之,其族僧人八当僧结等入朝贡马。赐宴及彩币等物。自此,其族人常入朝。
西汉京兆杜陵人。善画人像,美丑逼真。相传元帝曾命画宫女像,诸宫女皆贿赂之,独王嫱不肯,乃丑化其像。后匈奴单于求美人为阏氏,帝以王嫱行。临去召见,貌为後宫第一。追究其事,延寿等画工皆被处死。
【生卒】:?—528 【介绍】: 北魏顿丘人。李世哲弟。袭父爵陈留侯。自给事中稍迁员外常侍、光禄大夫。为胡太后所宠幸,势倾朝野,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常领中书舍人。曾与都督源子邕等攻讨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平之。后率众御尔朱荣,不敌退还。死于河阴。 【李神轨作品 ==>
唐僧。河东虞乡人,俗姓梁。年十三,初听《涅槃经》,即通文旨。及长,广读各经,义解益深,德行兼善,为海内名僧所重。太宗贞观八年,召住弘福寺。有《涅槃经》、《摄大乘论》等义疏。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明阳郡。治所即今贵州湄潭县。《元和志》卷30义泉县:“以带山泉为名。”武德中为牢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属夷州。北宋属承州, 宣和三年(1121)废。 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置,治今贵州省湄潭县。属义州。“招慰所置,以带山泉为名”(《元和郡
形容感受深刻,永生难忘。《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诚,经目过耳。”亦作“铭心镂骨”。唐代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 见“铭心刻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
①官署名。唐初鸿胪寺置,掌寺观道士籍帐、斋醮之事,以监一人主其事。贞观中废。②官名。唐初鸿胪寺寺观监长官。置一人,主监事。太宗时随衙废。 【检索寺观监 ==>】 古籍全文检索:寺观监 全站站内检索:寺观监
读音:dù【源】 ①其先出自颛顼,与楚同姓,见《度尚碑》(60,62)。故云,楚国芈姓之后有度氏(17)。 ②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6,7,12,60)。 ③汉高祖时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度氏,见《后汉书·南蛮传》(17,60)。【望】 山阳(17,418)。【布】 河南温县(284)、江西丰城(357)、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广东广州等地均有此
河间郡公廷玉第三子,以父兄故,任参侍舍人。从征,积功授予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封越嶲侯。建文元年(1399)征燕,战死于白沟河。【生卒】:?—1399明庐州府巢县人。俞通源弟。充参侍舍人,从太祖征战,积功授都督佥事。建文元年随军征燕,在白沟河战死。
累官桢州刺史,奉行省命徙州人于金胜堡屯守。与元军战,受箭伤,为部将张提控挟持降元,不屈而死,诏赠官六阶,升官三等。 【介绍】: 金人。仕至桢州刺史。蒙古兵至,拒战中流矢,花帽军张提控胁使出降,不屈,被杀。 【女奚烈斡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