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剌孩领忽
古代蒙古部贵族首领。又译察剌哈宁昆、察剌合领昆。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察剌孩”为名,“领忽”为官职。是时,蒙古地临契丹,臣属于辽,被封为“令稳”(辽朝小部族下所设官职),蒙古语讹为“领忽”。至其子想昆必勒格时,部族渐强,被辽进封为“详稳”(辽朝大部族下所设官职)。其族支在蒙古部中地广民众,传至其孙俺巴孩时,别立为泰赤乌部,他被奉为泰赤乌部始祖。据《元朝秘史》载,曾依俗娶嫂为妻,生子别速台,其后裔繁衍成别速惕部。
古代蒙古部贵族首领。又译察剌哈宁昆、察剌合领昆。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察剌孩”为名,“领忽”为官职。是时,蒙古地临契丹,臣属于辽,被封为“令稳”(辽朝小部族下所设官职),蒙古语讹为“领忽”。至其子想昆必勒格时,部族渐强,被辽进封为“详稳”(辽朝大部族下所设官职)。其族支在蒙古部中地广民众,传至其孙俺巴孩时,别立为泰赤乌部,他被奉为泰赤乌部始祖。据《元朝秘史》载,曾依俗娶嫂为妻,生子别速台,其后裔繁衍成别速惕部。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登封市太室山(嵩山东峰)的嵩阳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时称太乙书院。北宋太宗至道年间赐名“太室书院”,大中祥符三年(1010)赐“九经”。仁宗景祐二年(1035)敕重修,给田一顷供膳食,始更名嵩阳书院。金兵南侵,书院遭破坏,后荒废。清康熙年间重建
学校名。唐朝州府于太宗贞观三年(629)置,有博士一人及学生十至二十不等。玄宗开元元年(713)置助教,未几博士、学生皆省,唯边远少医诸州如故,后复置学生掌州境巡疗。代宗永泰元年(765)复置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助教一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建,隶国子监。分方脉、针、疡三科教授学生,依太学学制,行三舍法,上舍生四十人,内舍生六十人,外舍生二百人,分斋习读。成绩入高等,授尚药局医师
①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方州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天宝元年 (742) 改为贺水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澄州。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 ②即丰州。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乌丹镇)。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广宁
铁砚:用铁铸成的砚台。表示刻苦学习。出自五代后晋桑维翰的事迹。桑维翰(899-946年)字国侨。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史载他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主考官以其姓“桑”,与“丧”同音而不取。有人劝他改由其他途径求仕,不必再考进士。他慨然著《日出扶桑赋》以明己志,并铸铁砚表示自己的决心:何时铁砚磨穿,何时就不再考进士。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遂将此事概括为“铁砚磨穿”或“磨穿铁砚”。后晋时桑维翰任集贤殿大学士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源出天门山,北流会顺安河入江。《元丰九域志》卷6:铜陵县有天门水。
【介绍】:元建宁建安人,字明远。工诗文,尚儒术。顺帝至正间以明经荐,至京,授以官。后以亲老辞。卒年八十余。
【生卒】:1740——1816字武承。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中期举人,官福建罗源知县。后归家著述。其治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辨析精微如宋儒,不墨守旧说,不空谈虚理。著述皆以经为准,传注及诸子百家,合经者用,否则削。著有《考信录》三十六卷,《考古异录》十二卷,《易卦图说》、《大名水道考》各一卷,《五服异同会考》、《知非集》各三卷,《闻见杂记》四卷,《知味录》二卷,《无闻集》五卷,《小草集》五卷。
1391—1474 明后藏协堆达错(今西藏萨迦境内)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永乐十三年(1415)拜宗喀巴为师,为最小弟子。正统十二年(1447),在桑主则(即今日喀则)地方贵族资助下建扎什伦布寺,自任该寺座主二十七年。“达赖喇嘛”称号建立后,被追认为达赖一世。所著《
又作库叶、库野。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外萨哈林岛。唐称窟说,属黑水都督府。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作苦兀,属奴儿干都司。永乐时在西北部设囊哈尔卫,正统后在中部设波罗河卫。清称库页岛,属吉林三姓副都统辖地。18世纪中叶后,俄日相继侵入,俄占北部,称为萨哈林岛。日占
同“素鲤”。宋张元幹《临江仙.荼䕷有感》词:“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