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

    指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公元前519年,周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周敬王避居洛阳城外,两年后,晋国执政大夫赵鞅召集诸侯会于黄父,并令各出粮食、军队,以为次年勤王之用。郑国大夫子太叔亦与此会,赵简子便向他问起接人待物之礼。子太叔回答道:“您所问的都是仪式而不是礼。我听我国原来的执政大夫子产说过,礼是天、地、人所必须遵循的共同规范。所以历代先王莫不尊崇礼。”一席话说得赵简子十分佩服,表示要“终身守此言”。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例句】:

    晋·潘岳《世祖武皇帝诔》:“咏言孝思,天经地义;问谁赞事,英彦髦士。”


并列 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不容置疑的法则或道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无可非议。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人民之中,~也应该包括你——我心爱的妻子!”△常用于事理方面。→理所当然 ↔岂有此理


解释 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之行也。”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鞅在晋国黄父(地名)会见各诸侯国 大臣,商量如何安定动荡的周王室。赵鞅命令各诸侯国的大夫们 向流离中的周天子输送粮食, 并调动好保卫王室的将士,决 定第二年送天子回到故都。这 时,恰好郑国的大臣吉进见赵 鞅,赵鞅就向吉询问拜谢谦让、 进退周旋的礼节。吉说:“你 问的这些都只是仪式,不是礼 节。”赵鞅又问:“那什么叫礼 呢?”吉回答说:“我从我们国 家以前的大臣子产那里听说, 礼是上天的法则,大地的根本, 民众行动的依据。”然后又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阐发,最后总结 说:“在上位者要谨慎行动, 使人们相信政令,要用祸福赏 罚来制约生死。如果最终悲哀、 欢乐不违背礼节,就能跟天地 的本性相和谐。”赵鞅听后赞叹 不已,说:“哎呀,礼的规模 和含义,真是宏大到极点了。”

近义 理所当然

例句

人要为生存而劳动、奋 斗,这是天经地义的。


猜你喜欢

  • 侍读李时勉下狱。

    《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三“永乐十九年冬十一月辛巳(二十二日)”:“翰林院侍读李时勉坐累下狱。”《明史》李时勉传:“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

  • 歇马杯

    于道旁卖酒供行人下马休息,称“歇马杯”。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门,当大路市酒,量钱数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词语歇马杯】   汉语词典:歇马杯

  • 吕崇烈

    【生卒】:1595—1666明末清初山西安邑人,字伯承。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初由翰林弘文院检讨累迁礼部左侍郎兼秘书院侍读。治理学,人称见斋先生。

  • 赵兴祥

    【生卒】:?—1175辽金间平州卢龙人。仕辽为閤门祗候。入金为六宅使。累官同知宣徽院事。熙宗闻其孝行,转右宣徽使。海陵立,尝问若欲使子弟为官,可自言。兴祥辞。世宗时为左宣徽使卒。

  • 火占国

    亦作火站。即今塔吉克斯坦苦盏。《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火占。

  • 高孝瑜

    【生卒】:?—563 【介绍】: 北齐宗室,字正德。高澄长子。封河南王。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历位中书令、司州牧。孝昭帝杀开封王杨愔,预其谋。武成帝(高湛)即位,礼遇特隆。以通尔朱御女事泄,帝怒,使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至西华门,烦热躁闷,投水而绝。 【高孝瑜作品

  • 关尹

    官名。周朝置。掌管边境关卡的官长。《国语·周语中》: “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吕氏春秋·不二》: “关尹贵请。”高诱注: “关尹,关正也。”官名,为“关令尹”的省称,周置,为关卡长官,掌把守关卡、检查行人车马出入,验证通行证件等。《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关尹贵清。”高诱注:“关尹,关正也,名喜。”参看“关令尹”条。

  • 粪种

    一种肥料使用方法。始见《周礼地官草人》。一说为以动物骨汁或粪便浸种,如汉氾胜之的溲种法。一说即粪田,改良土壤,化恶为美,此说晚出,然与草人所掌土化之法颇合。参见“土化之法”。 【检索粪种 ==>】 古籍全文检索:粪种     全站站内检索:粪种

  • 凤城

    代称京都。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房杜二相图》: “呼者谢而去。二君共喜,识之。竟同入凤城,诏为名相焉。” 参见:○乘鸾跨凤 【典源】《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索隐:“《三辅故事》云:‘北有圜阙,高二十

  • 木陈忞

    1596—1674 明末清初广东茶阳(今大埔)人,俗姓林,名莅,出家后讳道忞,号木陈、山翁,晚号梦隐道人。临济宗和尚。原为明生员,二十七岁于庐山开先寺出家,后受具戒于憨山德清和尚,再从宁波天童寺密云圆悟禅师。圆悟死后,继住持天童寺。清顺治十六年(1659),应世祖召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