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中医中药>中药材

甜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甜果藤

药材名称甜果藤

拼音Tián Guǒ Ténɡ

别名定心藤、铜钻

来源茶茱萸科甜果藤属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疸,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外用治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甜果藤

药材名称甜果藤

拼音Tián Guǒ Ténɡ

别名黄马胎、假丁公藤、铜钻、藤蛇总管、风药、冻骨风、黄九牛、电铜钻、黄藤、走马胎、羊不吃。

来源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定心藤的根及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挖取根部或割下藤茎,切片,晒干。

原形态定心藤 木质藤本。幼枝褐黄色,具棱,被黄褐色糙伏毛,老枝灰色,渐无毛,具灰白色皮孔;卷须粗壮,与叶轮生。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6-14mm,圆柱形,上面具窄槽,疏被或密被黄褐毛糙伏毛;叶长椭圆形至长圆形,长8-17cm,宽3-7cm,先端渐尖至尾尖,有长1-1.5cm钝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干时上面榄绿色,近无毛,下面赭黄色至紫红色,略被毛;中脉表面凹下,背面突起,侧脉3-6对,弧曲上升,在背面与细网脉均突起。雌雄异株,雄花序交替腋生,长1-2.5cm,花序梗长约1cm,被糙伏毛;花冠黄色,微香,长4-6mm,5裂片,裂片卵形,先端内弯,外面密被黄色糙伏毛,里面被短绒毛;雄蕊5,花丝干时橙黄色,长约3-4mm,花药黄色;雌蕊不发育,子房圆锥形,长约2mm,花柱长2-3mm。雌花序交替腋生,长1-1.5m,粗壮,被黄褐色糙伏毛,花序梗长5-8mm,雌花花梗长2-10mm;花萼浅杯状,长1-1.5mm,裂片5;花瓣5,长圆形,长3-4mm,先端内弯,外面密被黄褐色糙伏毛,里面被短绒毛;退化雄蕊5,花丝扁线形,花药卵状三角形;子房近球形,长约2mm,密被黄褐毛硬伏毛,柱头盘状,5圆裂。核果椭圆形,长2-3.7cm,宽1-1.7cm,疏被淡黄色硬伏毛,熟时橙黄色,果肉薄,甜,干时具下陷网纹及纵槽。种子1颗。花期4-8月,雌花较晚,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疏林、灌丛及沟谷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环境,耐阴、耐湿、耐寒。在高海拔或丘陵地带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以土层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夏末至秋季果实陆续成熟,选择第一、二批饱满的果实,去掉果皮,洗去果肉,把种子稍晾干后可立即播种。选择有适当荫蔽条件的地方作苗床,开沟点播,沟距35cm,种子粒距3-4cm,覆土2cm,浇水保湿。当苗高25-30cm时,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1株。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除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研粉,每次0.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佛甲草

    《中药大辞典》:佛甲草药材名称佛甲草拼音Fó Ji Co别名火烧草、火焰草(《履巉岩本草》),佛指甲(《纲目》),半支连(《医宗汇编》),狗牙半支、铁指甲(《纲目拾遗》),禾雀舌(《岭南采药录》),禾雀蜊(《广州植物志》),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福建

  • 石草鞋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草鞋药材名称石草鞋拼音Shí Co Xié别名铁草鞋、铁足板来源萝藦科香花球兰Hoya lyi Lev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

  • 海鳗鳔

    药材名称海鳗鳔拼音Hi Mn Bio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鳔。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鱼鳔,洗净,晒干。原形态海鳗,体长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50cm以上,大者长100cm以上重达10-20kg以上。头尖长。吻突出,

  • 木竹子油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油药材名称木竹子油拼音Mù Zhú Zi Yóu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种仁的脂肪油。冬季采成熟果实,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将种子晒干,去壳。然后取种仁晾干,碾成粉末状,上甑蒸至90℃即可取下榨油。性味《广西中草药

  • 大乌散

    药方名称大乌散处方南星、赤小豆、草乌、黄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痈疖肿毒。用法用量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或用米醋调尤佳。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 立应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立应膏药方名称立应膏处方生柏叶(焙干)60克糯米(焙干)90克制法上二味,捣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汤火所伤,皮肉已破烂者。用法用量冷水调如糊,涂肿处,频换即愈。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古今医鉴》卷十五引刘水山方:立应膏药方名称立应膏处方象皮

  • 独脚莲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

  • 徐疾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进、出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即慢进针快出针者为补,快进针慢出针者为泻。其慢进快出,在于扶助正气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而起补虚的作用;快进慢出,在于祛除邪

  • 崩砂口疳风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

  • 肠鸣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肠。经云,肠中雷鸣,气上冲胸,邪在大肠。半夏泻心汤。四曰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