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元史·同恕传》

《元史·同恕传》


元史
原文
    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家世业儒,同居二百口,无间言。恕安静端凝,羁卵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魁乡校。至元间,朝廷始分六部,选名士为吏属以恕贡礼曹,辞不行。仁宗践阼,即其家拜国子司业,使三召,不起。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即奉元置鲁斋书院,中书奏恕领教事,制可之。先后来学者殆千数。延祐设科,恕主乡试,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见东宫,赐酒慰问。明年春,英宗继统,以疾归。恕自京还,家居十三年,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恕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时萧溪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回“萧同”。恕之学,由程、朱上溯孔、孟,务贯浃事理,以利于行。教人曲为开导,使得趣向之正。母张夫人卒,事异母如事所生。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角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绳尺,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至顺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恕弟子第五居仁,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作字必楷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尝遇有窃其桑者,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九》) 

译文
    同恕字宽甫,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家中世代从事儒学,同住的有二百口人,他们之间从不背后说长道短。同恕安静稳重,束发就像成年人,向同乡先生求学,一日能记数千言。十三岁时,在乡校夺魁。至元年间,朝廷开始分为六个部,选举有名的读书人担任官吏,关陕因同恕为礼部贡士,推辞没有去任职。仁宗即位,立刻遣使去同恕家授国子司业,三次遣使征召,都不肯受任。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在奉元设置“鲁斋书院”,中书奏请皇上由同恕领导书院的教学,朝廷同意。先后来学习的有数千人。延祐设科举,同恕再次主考乡试,人们佩服他公正。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东宫晋见,帝赐酒慰问。第二年春天,英宗即位,同恕因病辞职。同恕从京城回家,居家十三年,家中没有多少存粮,却收藏了几万卷书,他给居室匾额题名为“榘庵”。同恕爱整洁,日常生活中即使在大暑天气,也不除去冠带。缙绅看待他就像敬仰星星和麒麟凤凰一样,同乡的人称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当时萧溪住于南山脚下,也以道德高尚闻名于世,进城时,一定要到恕家拜访,士人都称他们为“萧同”。同恕做学问,可由程、朱上溯到孔、孟,都力求贯通事理,以利于实行。教育人时委婉曲折进行开导,使之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的母亲张夫人去世后,侍奉继母如同生母一样。父去世后,他因悲痛致使眼得病,当时祭祀斋戒严肃详尽。他曾说:“供养有不到之处,还可以补救,追祭祖宗,如有不诚之处,是对神的亵渎,可以逃脱罪责么?”与人交往,即使不能相互适应、心意相通的表现,而心中却有准则。同乡从他家借走的骡子死了,乡人按价偿还,同恕不接受,并说:“这是它的命数,何必要偿还呢!”至顺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朝廷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号文贞。同恕的弟子第五居仁,二十岁跟从同恕学习,他博通经史,写字一定用楷书,亲自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在他门下学习的人,不只学问明达,而且注重提高品德修养。他宽宏大度有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他曾经遇到偷窃他的桑树的人,他就回避了,乡里的人认为他品行高尚,大都接受了他的教化。 

《元史·同恕传》    

猜你喜欢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的叫声。苹:即“藾蒿”,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鼓:弹奏。瑟:古代弦乐器。笙:古代簧管乐器。 鹿儿呦呦鸣叫,呼唤伙伴同吃苹草。我的贵宾一起聚会,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场面。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 舌耕

    宋.晁载之《续谈助》卷一引《洞冥记》:“黄安,代郡人也,早自卑猥,不处人间,执鞭荆而欲书,乃画地以记其数;一夕,地成池。时人曰:‘黄安舌耕。’”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后汉”:“(贾逵)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前“舌耕”指读书勤奋。后“舌耕”是指以讲课授业为谋生手段,好比农人耕田得粟一样。元.张之翰《为

  • 枞公

    【介绍】: 西汉人。刘邦将。项羽围荥阳,刘邦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与枞公守荥阳。二人谋杀魏豹。后项羽拔荥阳,杀之。 【枞公作品 ==>】 

  • 杜诗论集

    〔日〕吉川幸次郎著。是编收录了作者从1946年至1979年间的部分杜诗研究论文,凡34篇,分为三辑。作者为日本著名学者,内容广泛,不乏精辟之论见。在日本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颇有影响。是书1980年由日本东京筑摩书房出版,列为《筑摩丛书》之一。

  • 公孙卿

    姓公孙,名卿。西汉时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前113年,河东民掘得古鼎献于武帝,他因之说黄帝得鼎乘龙上天及神仙等事,武帝喜,任以为郎。后又多次言见仙人踪迹,随武帝东巡海上,因迎合武帝迷信求仙,升为中大夫。武帝根据他的妄说,先后派数千人至海上名山求神采药。(

  • 蘇陽克

    读音:Sūyángkè赫哲族“哈拉” (姓)。汉意为“黄色”。此以色彩命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孙观

    字仲台,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人。初与臧霸起兵镇压黄巾军,拜骑都尉。后归曹操,平定青、徐之间,功次于臧霸,官至青州刺史。【生卒】:?—约213【介绍】:东汉末泰山人,字仲台,一名婴子。与臧霸同起兵镇压黄巾,拜骑都尉。汉献帝建安中,助吕布。曹操破布,使臧霸招观,厚遇之。从操定青州、徐州,每战常先登,以功封吕都亭侯,累迁偏将军、青州刺史。从征孙权于濡须口,中流矢。转振威将军,创甚卒。

  • 成德帝姬

    徽宗女。初封昌福公主。政和三年(1113),改号帝姬,再封成德。嫁向子房。 【成德帝姬作品 ==>】 

  • 黑龙镇

    (1)在河南省唐河县南部。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黑龙,人口2530。建于明初,因村南有黑龙堰得名。1952年设区,1956年改乡,1962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油菜籽、芝麻、花生等。有水泥、面粉、综合加工等厂。方枣公路经此。古迹有石灰

  • 县兼理司法行政长官

    自战国实行郡县制度起,县的行政长官自来都兼理司法,一县钱粮的收入和审案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县行政长官的政绩的主要标志。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根治了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就是巧妙地行使了县令的审判权。自汉至南北朝,佐助县令掌理司法事务的属吏,汉代有狱掾、狱史、狱司空;晋有法曹、贼曹掾史;北齐于邺、临漳、成安三县置法曹掾。隋唐时有司法佐与司户佐,前者佐理刑事案件,后者佐理民事案件。宋代特别强调县的行政长官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