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山镇
在江西省于都县南部。面积156.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风圩,人口1.2万。因境东北盘古山得名。1950年属安远县仁风乡,1953年划属会昌县,1954年划归于都县。1957年设盘古山镇,1958年改设仁风公社,1972年复设镇。主产稻、蔬菜,山地产竹、木。有钨矿、煤矿、电站及农机、食品等厂。盘古山钨矿设此。于盘公路终点。
在江西省于都县南部。面积156.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仁风圩,人口1.2万。因境东北盘古山得名。1950年属安远县仁风乡,1953年划属会昌县,1954年划归于都县。1957年设盘古山镇,1958年改设仁风公社,1972年复设镇。主产稻、蔬菜,山地产竹、木。有钨矿、煤矿、电站及农机、食品等厂。盘古山钨矿设此。于盘公路终点。
【介绍】:见李百药。
①齐整貌。鲍溶《行路难》:“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②仿佛,好像。李绅《鉴玄影堂》:“深夜月明松子落,俨然听法侍生公。”③逼真;鲜明。罗隐《姥山》:“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
【生卒】:?—1746 【介绍】: 清江西南昌人,字宇光,号孺庐。康熙五十二年进士。乾隆间累官侍讲学士。通经史,善诗文,与李绂相友善。有《孺庐集》。 【万承苍作品 ==>】
同“殊途同归”。《隋书.五行志上》:“夫神则阴阳不测,天则欲人迁善。均平影响,殊致同归。” 见“殊途同归”。《隋书五行志上》:“夫神则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
①在今江西德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德兴县: 金场 “在县南二十里。宋时冶金处也”。 ②北宋属四会县,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南金场街。《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金场 “在四会县西一百里。昔刘氏置场采金于此”。《清一统志》 引 《旧志》:“在广宁县南。” 在今广
【生卒】:1502—1577 【介绍】: 明云南剑川人,字仲衡,号东山。太学生。除崇宁州学正,仕终建昌府学教授。有《东山诗草》。 【张时宜作品 ==>】
谓形迹隐秘,不为人知。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依靠当地百姓带路,李自成和刘宗敏等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着队伍过了洛南,埋伏在华山东麓的深山密林中。”亦作“神不知鬼不晓”。张翼《敌区工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派人向汉元帝皇后逼迫索要国玺,皇后将国玺怒掷于地。后以此典喻指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名忽勒孛罗、阿巴把乞儿或阿孛伯。出身绰罗斯家族。※脱懽子;※也先汗弟。明正统、景泰年间(1436—1456),曾遣使向明廷通贡,并随也先进兵中原。天顺元年(1457),联合阿刺知院子昂克秃,与东蒙古孛来抗衡。有的学者认为与伯都王(歹都王),撦只八、乞儿吉思万户别别的同为一人。
羽弟。宽和文雅,有才识。宣武帝时,位至尚书左民郎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