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亭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治今湖北麻城市西,属西阳郡。大明八年(464)废入阳城县。齐永元二年(500),建宁太守黄天赐筑城于此,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命梅景秀攻破。
【检索赤亭县 ==>】 古籍全文检索:赤亭县 全站站内检索:赤亭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治今湖北麻城市西,属西阳郡。大明八年(464)废入阳城县。齐永元二年(500),建宁太守黄天赐筑城于此,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命梅景秀攻破。
又作汾旁。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左传》:桓公三年(前709), 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又《后汉书·西羌传》:周宣王三十八年(前790),“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洪洞县以南、襄汾县以北汾水两岸地区。鲁桓公三年(前709年),曲沃武公伐翼,逐晋哀侯于汾隰,即此。
陈子。文成帝时,迁内行长,典龙牧曹。献文帝天安初,卒。
宋华州华阴人。隐士。精于医术,常以药施人而不受报。真宗时召至京师,赐号正晦先生。
官名。属閤门司。唐制,通事舍人隶中书省,如抽赴閤门供职,称閤门祗候。宋以内诸司及三班使臣充閤门祗候,从中选试通识文字,善能宣赞,熟于祗应者迁閤门通事舍人,都称閤职。天禧中,只称通事舍人。政和六年(1116),改为宣赞舍人。掌传宣赞谒之事。从七品。金代亦置,员二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部。屏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50,壮族。以处古洛曹县驻地大曹之南得名。产稻、玉米、甘蔗、小麦、大豆、花生、烟叶、生姜等。有农机厂。设有农贸集市。公路通三岔镇及忻城县欧洞等地。
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长茂司镇。《清史稿·地理志》 长乐县:“雍正十三年置县,以石梁、水浕、长茅三司及长阳、松滋、枝江、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
1604—1676 明末清初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人,字元吉,号震阳。明崇祯五年(1632)任广鹿岛副将。七年降后金,授总兵官,号其军为天助兵。崇德元年(1636)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屡率部从征。顺治元年(1644)领军入关,攻李自成农民军。三年随孔有德征湖广。六年改封平南王,征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封山和嵎山。《寰宇记》卷94武康县:防风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古山名。即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封山和嵎山。相传虞夏之际防风氏守封、嵎二山得名。唐天宝六载(747年)敕改名防风山。
《晋书》卷九十八《沈充传》:“明帝将伐敦,遣其乡人沈祯谕充,许以为司空。充谓祯曰:‘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祯曰……充不纳……及败归吴兴,亡失道,误入其故将吴儒家。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
同“郑履”。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