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清先正事略选·潜斋先生姓应氏》

《清先正事略选·潜斋先生姓应氏》


清先正事略选
原文
    潜斋先生姓应氏,讳撝谦,字嗣寅,仁和人也。
    先生生而有文在手为八卦。少即偕同志虞畯民等为狷社。后交沈朗思,称莫逆。母病,服勤数,母怜之曰:“吾为若娶妇以助若!”先生终不肯入私室。母卒除丧,始成礼。于遗经皆实践而力行之,终身无疾言遽色。所居仅足蔽风雨,箪瓢屡空,恬如也。
    一日,见梁上白蛇堕地;曰:“此兵象也。”奉亲逃之山中。既遭丧乱,自以故国诸生,绝志进取,益尽力著书。
    康熙戊午,阁学李公天馥、项公景襄以博学鸿儒。先生举床以告有司曰:“某非敢却聘,实病不能行耳。”乃免征。范忠贞公承谟继抚浙,又欲荐之,先生遂称废疾。同里姜御史图南视鹾①归,于故旧皆有馈。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木棉衣蕉萃踯躅。御史归,投以越葛,曰:“雅知先生不受人丝粟;然是戋戋者,非自盗泉来也。”先生谢曰:“笥②尚有絺綌③,昨偶感寒,欲其汗耳。”竟还之。
    先生坐卧小楼中,一几一榻,书册外,无长物。弟子甚多,因以楼上、楼下为差如马融例。里中一少年使酒,忽扣门求听讲;先生许之。居三日,不胜拘苦去,使酒如故。偶醉,持刀欲击人,汹汹莫能阻。忽有人曰:“应先生来!”其人颇失魄,投刀垂手,汗浃背。先生抚之曰:“一朝之忿,何至此!盍归乎!”其人俯首谢过去。
先生卒于康熙二十六年,春秋六十有九。病革,尚手辑《周忠毅公传》,未竟而卒。平生不喜陆、王之学。其论太极,于程、朱亦不尽同。其所著《周易集解》,皆独具心得之言。他若《诗传翼》、《春秋传考》、《古乐书》、《论孟拾遗》、《朱子集要》凡十余种,各有精义。又撰《教养全书》四十一卷,仿《文献通考》例,而明代事实尤详。平湖陆清献公尝两会先生于武林,与论学术源流甚契,先生亦命二子访清献于西湖寓次。其卒也,清献祭以文。先生歾后,河阳赵公士麟刻其遗集行世。
(节选自李元度《清先正事略选·卷三》,有删改)
(注)①鹺(cuó):盐。②笥(sì):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③絺綌(chīxì):葛布衣服。

译文
    潜斋先生姓应,名撝谦,字嗣寅,仁和人。
    先生生下来的时候手里就有八卦形的掌纹。年少时就和志同道合的虞畯民等人组成了狷社。后来与沈朗思相交,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先生的母亲生病了,先生多次殷勤的服侍照顾,母亲怜惜地对他说:“我为你娶妻来帮助你吧!”先生最终不肯进入洞房。母亲去世后服丧完毕,才完婚。对于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都亲身实践并且努力地去推行,一辈子没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的时候。他居住的地方仅仅可以遮蔽风雨,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常常是空的,他也表现的泰然自若。
    一天,他看见房梁上的白蛇掉在地上,说:“这是战争的征象啊。”就侍奉双亲逃到山中。在遭遇祸乱以后,自认为是已经灭亡的祖国的读书人,断绝了出仕为官的想法,更加致力于撰写著作。
    康熙戊午年间,阁学李天馥、项景襄以博学鸿儒征召先生。先生从病床上起身对主管的官吏说:“我不敢推却朝廷的征召,实在是病得不能走。”才免于被征召。范承谟继任浙江巡抚,又想要推荐他出来做官,先生于是对外宣称自己有残疾不能作事。同乡的御史姜图南视察盐务回来,对老朋友都有馈赠。(姜图南)曾经两次馈赠先生,先生不接受。(姜图南)在路上偶遇先生,当时正是盛夏,先生穿着木棉做的衣服,面容憔悴的走路。御史回来以后,送给先生越葛,说:“我知道先生一向不接受别人的粮食衣物;然而这微不足道的东西,并不是来自盗泉的。”先生推辞说:“我箱子里还有夏衣,我昨天偶感风寒,(穿厚衣服)是想要发汗。”最终还是还给了他。
    先生在小楼中坐卧,一张几、一个卧榻,书籍以外,没有多余的东西。于是他就像东汉马融一样,以楼上、楼下来区分教学和起居的地方。乡里有一个少年喜欢喝酒闹事,忽然有一天扣门请求听先生讲课,先生答应了他。过了三天,不能忍受拘束辛苦离开了,像以前一样喝酒闹事。有一天喝醉了,拿着刀想要砍人,气势汹汹的没有人敢阻拦他。忽然有人说:“应先生来了!”那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放下刀垂着手,汗流浃背。先生抚摸着他说:“一时的气忿,何至于此!何不回去呢!”那个人低下头承认错误离开了。
    先生在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六十九岁。病势危急的时候,还亲手编辑《周忠毅公传》,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他平生不喜陆、王的学说。他论述太极,与程、朱也不尽相同。他所写作的《周易集解》,都是独具心得的言论。其他像《诗传翼》、《春秋传考》、《古乐书》、《论孟拾遗》、《朱子集要》共十多种,各有精义之处。又撰写了《教养全书》四十一卷,仿照《文献通考》的例子,而明代的事实尤其详细。平湖人陆清献曾经在武林和先生两次相会,与他谈论学术源流非常投缘,先生也命令两个儿子到陆清献西湖的寓所拜访他。先生去世后,陆清献写文章祭奠先生。先生去世后,河阳人赵士麟刻印了他的遗作发行于世。 

《清先正事略选·潜斋先生姓应氏》    

猜你喜欢

  • 公孙衍

    战国时魏国阴晋人,号犀首。初为秦大良造,劝说齐魏攻赵,破苏秦纵约。后入魏为相。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 修辞立其诚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诚:真诚。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语出《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清.方苞《与吕宗

  • 王英

    【生卒】:1262—1357 【介绍】: 元益都人,字邦杰。善骑射,膂力过人。袭父职为莒州翼千户。以父子皆善使刀,称刀王。自世祖至元末至顺帝元统初屡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累迁为怀远大将军,致仕还乡。顺帝至正十七年,闻刘福通将毛贵破益都,绝食死。 【王英作品 ==>】 

  •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卷一百三十)

  • 陈逢衡

    1778—1855,一作1761—1831 清江都(今扬州)人,字履长,一字穆堂。诸生。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富有藏书,与马氏玲珑山馆齐名。专喜治经,精于考证,著有《逸周书补注》、《竹书纪年集证》、《穆天子传注补正》等,而《博物志考证》为晚年定本,尤精核。 【检

  • 非百里才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外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三国时庞统,被刘备任命为耒阳令。他玩忽职守,不理县政,被免官。吴鲁肃在书信中说

  • 秦栏镇

    在安徽省天长市东部。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秦栏,人口2100。古为关隘,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所设,得名秦关,后演化为今名。1949年设秦栏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新华、官桥两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棉花,特产草炉烧饼。有电

  • 吴炳文作《雷峰塔序》。

    序云:“余友玉山主人,博学嗜古之士,乃过镇江访故迹,谘询野老传述,网罗放失旧闻;考其行事始终之纪,稽其成败废兴之故,著为《雷峰》野史一编。盖有详而不冗,曲而能达者也。”“是书也,岂特纪许仙、梦蛟之轶事已哉,盖将史后之人,见之而知戒,虽遇艳冶当前,不必目迎而

  • 大川山

    在今湖南攸县北百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大川山“山高耸。其旁川原开广,因名”。

  • 吕梁覆车

    南朝陈太建九年(577),周师灭齐。陈宣帝欲夺取徐、兖两州地,命司空吴明彻率军北讨。陈军进至吕梁(今江苏铜山东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拒战不利,退保州城。明彻堰清水(泗水)以灌城,列船舰于城下,发动猛攻。周遣上大将军王轨援徐州,轨暗中于清水入淮之口,竖木以铁锁贯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