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林。

东林。

齐己于唐末乱离之际曾长期寓居东林寺,孙光宪《白莲集序》称,《白莲集》之名,盖由“久栖东林,不忘胜事”而得。又齐己离开东林寺之时间,应在此后一两年间,戊辰年(908)其行迹已在湖南(详下表)。《白莲集》中,吟咏东林寺之诗作颇多。如《送东林寺睦公往吴》《东林作寄金陵知己》《东林十八贤贞堂》《东林寄修睦上人》《题东林白莲》《东林雨后望香炉峰》等。《全唐诗》卷八三八齐己有《丙寅岁寄潘归仁》诗,中云:“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余。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按,本年为丙寅岁]诗中可见其对时政之关切,但潘归仁其人不详。又齐己诗集中多有读唐人诗集者,然未知作年,今附述于此。《读贾岛集》(《全唐诗》卷八四三)云:“遗篇三百首,首首是遗冤。知到千年外,更逢何者论。离秦空得罪,入蜀但听猿。还似长沙祖,唯余赋鹏言。”《读李贺歌集》(《全唐诗》卷八四七)云:“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清晨醉起临春台,吴绫蜀锦胸襟开。狂多两手掀蓬莱,珊瑚掇尽空土堆。”又《读李白集》(同上):“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人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锵金锋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又有《还人卷》(同上):“李白李贺遗机杼,散在人间不知处。闻君收在芙蓉江,日斗鲛人织秋浦。金梭剳剳文离离,吴姬越女羞上机。鸳鸯浴烟鸾凤飞,澄江晓映余霞辉。仙人手持玉刀尺,寸寸酬君珠与璧。裁作霞裳何处披,紫皇殿里深难觅。”又齐己尚作有乐府诗多首,均未能系年,其中多有反映现实,意在讥刺之作,今亦略述于此。《猛虎行》(《全唐诗》卷八四七,下引其诗同):“磨尔牙,错尔爪。狐莫威,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多尔为生狞。前村半夜闻吼声,何人按剑灯荧荧。”《西山叟》云:“西山中,多狼虎,去岁伤儿复伤媲官家不问孤老身,还在前山山下住。”《耕里》云:“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妇耕且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人。”其他如《苦热行》《苦寒行》《君子行》等诗,亦颇堪诵读。

猜你喜欢

  • 漢紀年 干支己酉 公元169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漢 (12)劉宏 洛陽  靈 5 1建寧2年   南匈奴 (16)居車兒     22年   遼西烏桓 ①丘力居 (錦州)    2年   遼東烏桓 ①蘇僕延 (遼陽)    2年   續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 将作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诸营建土木工程。设将作大匠为长官,有丞四员,又置功曹、主簿、录事等属吏。若有营作,设将、副将、长史、司马等官,辖诸军主、军副,幢主、幢副等。隋初沿置,丞、主簿,录事各置一员,领左、右校署,各设令、丞、监作等官。开皇二十年(600)改名“将作监

  • 邓原岳

    字汝高,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三十年(1602)进士。终湖广副使。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汝高。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工诗,编有《闽诗正声》,另有《西楼集》。 【邓原岳作品 ==>】 

  • 宫室都将

    官名。北魏置。《魏书·阉官列传》:“(孝明帝)孝昌(525—527)初,(封津)除中侍中,加征虏将军,仍除崇训太仆,领宫室都将,冀州大中正。”参见“都将”。

  • 华崶镇

    一作华封。清置,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有龙溪县丞驻此。1928年于此设立华安县。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之谦词,谓无才而居前。《

  • 天老

    传说天老是黄帝的贤臣,黄帝曾召天老问凤象事,按照其所答致斋于中宫,凤凰集栖帝宫梧桐树上。见《韩诗外传》卷八。后因以“天老”指宰辅重臣。储光羲《刘先生闲居》:“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李白《金陵凤凰台置酒》:“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

  •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介绍】:白居易《后宫词》末两句。熏笼,罩在熏炉上的笼子。二句谓美艳的容颜还没消褪就失去了皇帝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亮。表现了宫女深深的哀怨,表现了诗人对宫女的深切同情。俞陛云评曰:“无穷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诗境浅说续编》)

  • 大南桥

    在今江西广丰县北大南镇。《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大南桥“在县北三十里。北出玉山县之通道也”。

  • 清芬阁集

    书名。清朱采撰。十二卷。朱采,字亮生,以诸生先后寓李鸿章、张之洞幕。官知山西汾州府,升雷琼道,以愤官场之颓靡,告病归里。生平留心时务,如书中所议治河、海防、矿务诸项,颇为时人瞩目,又书中所记与外人交涉事宜,亦有参考之价值。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