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争暗斗

明争暗斗

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尽全力去争权夺利。巴金《家》三:“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明争暗斗。”端木蕻良《曹雪芹》二一章:“她也知道,康熙宠爱的宜妃,多年来和她明争暗斗,是最激烈不过的。”


并列 明里暗里都互相争斗。比喻不惜一切,争权夺利。胡山源《散花寺》:“我也想过:从古以来,天下就没有太平过,总是你争我夺、~,闹个不休。”高阳《粉墨春秋》:“原本投李士群的袁殊,由于未得重用,改投了罗君强。熊剑东又与76号的行动队长林之江,暗中通了款曲。将~的情势,搞得异常复杂。”△贬义。多用于政治生活方面。→斗智斗力 你争我夺 勾心斗角↔精诚团结 同心合意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也作“暗斗明争”。


猜你喜欢

  • 马袅

    即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北港口之马袅乡。清时设营防守。

  • 都水庸田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设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掌种植稻田事,置司平江(今江苏苏州) 。至正十二年(1352),又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置司。设庸田使、副使、佥事等职。

  • 苞中县

    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打钟寺。南朝宋废。 古县名。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属汉中郡。南朝宋废。

  • 蒙氏笔

    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已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毛竹管也。’”《艺文类聚》卷五十八引晋.张华《博物志》曰:“蒙恬造笔。” 蒙恬为秦始皇时大将军

  • 桓山之悲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后因以“桓山之悲”称家人离散的悲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 大富铅场

    北宋置,属翁源县。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明嘉靖《翁源县志》:“古大富铅场,去今县东一百二十五里。”

  • 使嘴使舌

    搬弄口舌。《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相於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并列 搬弄口舌。《醒世姻缘传》63回:“相于廷专好~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贬义。→说白道黑

  • 月令

    《礼记》篇名。记载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天象、物候及应行的政令。其作者有两种说法:东汉马融、贾逵、蔡邕以及三国魏的王肃等认为是周公所作;而东汉郑玄、高诱等则认为是吕不韦所作。《月令》的天象记事作为当时发布十二个月政令的基础,以使人事不违时令。其记载按日

  • 读音:lǐ【源】 见《姓苑》(9,11,15,17,60)。或居澧水之滨,因以为氏(60,62)。澧水,源自湖南西北与湖北鹤峰县交界处,流经桑植、澧县等地,流入七里湖。【望】 武陵(17,418)。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或居於澧水之滨,因以为氏,望出武陵。”澧水,在今湖南省。

  • 宿将

    官制用语,宿将,老将、久从军旅之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太史公曰……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