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次年开始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房屋、窖穴、栏圈多集中分布于聚落中心,约占地3万平方米。围绕居住区,有一条深、宽各约5—6米的大壕沟。沟外北是氏族公共墓地,东是陶窑。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细部各具特点,但都有门道、门坎,正对门的屋中心有灶坑。屋内有一至六根柱,地面与墙壁均以草泥抹成。窖穴密集于居住区,与房屋相交错。早期小而形状多变,晚期大而趋向单一,口小底圆,内有兽骨、鱼骨、螺、蚌、果核、粟粒和生产工具,个别有人骨架。公共墓地葬成人,排列有序,有葬具,多单人仰身直肢,少数二至四人合葬,随葬少量陶器、工具和装饰品。小孩多用瓮棺葬于房屋近旁,少数女孩行厚葬。陶窑有竖穴和横穴等不同类型,规模小,每次大约烧大器一、二件,小器约十件。陶器手制,做工精美,常见盆、钵、碗、罐、瓮、小口尖底瓶、蒜头形壶等。纹饰多样,彩绘尤为精美。不少器物上有刻划符号。主要使用磨制和打制石器,种植粟、蔬菜,养殖猪、狗、羊、鸡等家畜,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和采集为辅的经济生活,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该遗址第一次揭开了当时原始氏族聚落比较完整的面貌,丰富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参见“仰韶文化”。

根据半坡遗址复原的圆形房子

半坡出土的鱼头纹彩陶片


【检索半坡遗址 ==>】 古籍全文检索:半坡遗址     全站站内检索:半坡遗址

猜你喜欢

  • 支离

    《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笑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

  • 甘肃省

    在我国西北部。清顺治初置,治所在兰州府皋兰县(今甘肃兰州市)。旧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得名。辖境东界陕西,南界四川,西界青海,西北与伊犁将军辖地接,北与内蒙古诸盟旗接。据《清史稿·地理志》:甘肃“广二千一百二十里,袤一千四百十里”。1928年划西宁等七县属青海省,宁夏等八县属宁夏省(今宁夏回族自治区)。1941年析皋兰县城区置兰州市,仍为甘肃省省会。简称甘或陇。在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

  • 二郎坪

    即今河南西峡县东北六十六里二郎坪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三年(1864)三月,捻军张总愚“由庙子街、羊子沟、长阳河、二郎坪窜遁”。

  • 朱湾诗集

    诗集。唐朱湾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朱湾诗集》四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著录《朱湾集》一卷。其后未见著录,当已散佚。清龚贤辑《中晚唐诗纪》录《中唐朱湾诗》一卷,今传。

  • 九星洋

    一作九洲洋。又作七洲洋、七里洋。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九洲岛洋面。《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山县“零丁洋”条:“宋景炎二年,元将刘深袭井澳,帝至谢女峡,复入海,至九星洋,欲往占城,不果。”即此。

  • 图绘凌烟

    源见“凌烟阁”。谓功勋卓著,永垂青史。明无名氏《鸣凤记.忠良会边》:“喜入朝相庆弹冠,应须颂当年蓄怨。把遗忠弃节,图绘凌烟。” 【检索图绘凌烟 ==>】 古籍全文检索:图绘凌烟     全站站内检索:图绘凌烟

  • 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見鼎(集成02815),史書作史籀,西周晚期人,名留,厲王時擔任史官,經共和到宣王時升任太史,任職三十餘年。《說文序》云:“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厲王十九年四月既朢辛卯,周王在康昭宮太室冊命,史留向頒發命書。

  • 朝命湖广总督张之洞权两江总督,其幕府文士多从之至江宁。

  • 鲁穆公

    ?—前377 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409—前377年在位。名显。鲁元公之子。 【检索鲁穆公 ==>】 古籍全文检索:鲁穆公     全站站内检索:鲁穆公

  • 平渡镇

    即今浙江兰溪市北女埠镇。《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平渡镇在“县西北十二里大溪北岸,下有女儿渡,溪流至此,东西阔二百余丈,有巡司戍守,洪武六年置”。 古镇名。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北女埠。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巡检司于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