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
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猜你喜欢

  • 秉文攀人

    指赵秉文攀连友人事。赵秉文(1159-1232年),金磁州滏(f府)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金世宗大定年间进士。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应召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给朝廷上书论述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完颜守贞可被提拔重用。金章宗召见并询问赵秉文,赵说

  • 兼官

    官制用语。本官外又任他官者。唐代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守。宋代又称宪衔,为加官,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初除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以上,初授军

  • 姜汉

    【生卒】:?—1510 【介绍】: 明榆林卫人,字大容。弘治中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进都指挥佥事,充延绥游击将军。正德初援救宣府、大同有功,四年,擢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安化王寘鐇谋反,邀汉赴宴,被杀。 【姜汉作品 ==>】 

  • 加斗寨

    即今山西广灵县东加斗乡。《清一统志·大同府》:加斗寨“在广灵县东南十五里。一名留老寨。亦名留老疃。明洪武间筑,周一里有奇,高二丈五尺,濠深二丈”。

  • 康履

    【生卒】:?——1129初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及即位,作威作福,专横霸道,踞坐跣足,凌辱诸将。扬州失守后,与五六宦官从高宗南逃,路过吴江,竟以射鸭为乐。抵杭州,江下观潮,与宦官供帐遮道。建炎三年(1129),苗傅、刘正彦之乱,为苗傅所杀。傅被杀,赠履官,谥荣节。【生卒】:?—1129宋人。初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高宗即位,恃宠用事,妄作威福,凌忽诸将。迁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扬

  •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老境就要来到。 形容人心情舒畅,忘却衰老。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

  • 读音:Yì【综】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有此姓(298)。现行罕见姓氏。广东之吴川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吴川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疑此与“翊” 同。)

  • 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所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唐诗纪事》卷六:“审言卒,李峤已下请加命,时武平一为表云:……”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维大唐景龙二年岁次戊申月日,考功员外郎宋之问,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修文馆学士杜君之灵。……缑氏山兮山

  • 马世龙

    ?—1634明朝将领。字基元。宁夏人。回族。初以武举任宣府游击,官至永平副总兵。孙承宗奇其才,擢山海关总兵。崇祯三年(1630),进左都督。以金兵陷遵化、永平、迁安、滦州,会师收复之。论功,加封太子太保,荫本卫千户。六年(1633),击败犯宁夏之蒙古河套诸部。七年七月又败河套部于枣园堡。卒于官。年四十余。赠太子太傅,世袭锦衣佥事。

  • 参知政事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始以尚书左丞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其后,非三省长官而加此衔者为宰相。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置为副宰相,辅助宰相处理政事。开宝六年(973),患宰相赵普专权,始命赴都堂与宰相同议公事,并与宰相轮日知印押班。太宗至道二年(996),罢知印押班,非议军国政事不得升都堂。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以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