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明史·冯琦传》

《明史·冯琦传》


明史
原文
    冯琦,字用韫,临朐人。幼颖敏绝人。年十九,举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与修《会典》成,进侍讲,充日讲官。三王并封议起,移书王锡爵力争之。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改吏部,莅政勤敏,力抑营竞,尚书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阴同见于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涌大小山五。琦草疏,偕尚书戴上言:“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当顺民心。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自矿税使出,而民间之苦更甚。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诸中使(1)衔命而出,运机如鬼蜮,取财尽锱铢。贫者家无储蓄,惟恃经营。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今日犹承平,民已汹汹,脱有风尘之警,天下谁可保信者?若一方穷民倡乱,而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饷哉!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夫四方钱谷,皆有定额,近者征调频仍,正额犹逋,何从得羡?伏望陛下穆然远览,亟与廷臣共图修弭,无令海内赤子,结怨熙朝,千秋青史,贻讥圣德。”不报。 
    寻拜礼部尚书。帝(2)将册立东宫,诏下期迫,中官(3)掌司设监者以供费不给为词。琦曰:“今日礼为重,不可与争。”其弟瑗,户部主事,适辇饷银四万出都,琦立追还,给费,事乃克济。 
     三十年,帝有疾,谕停矿税,既而悔之。琦与同列合疏争,且请躬郊庙祭享,御殿受朝,不纳。湖广税监陈奉以虐民撤还,会陕西黄河竭,琦乞征还,皆不报。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文,每窃其绪言,鄙弃传注。前尚书余继登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琦乃复极陈其弊,帝为下诏戒厉。 
    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内阁缺人,帝已简用朱国祚及琦。而沈一贯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盖少需之,先用老成者。乃改命沈鲤、朱赓,琦素善病,至是笃。十六疏乞休,不允。卒于官,年仅四十六。遗疏请厉明作,发章奏,补缺官,推诚接下,收拾人心。语极恳挚。帝悼惜之。赠太子少保。天启初,谥文敏。 
【注】(1)中使:宦官使者。(2)帝:指明神宗朱翊钧,万里是其年号。(3)中官,宦官。 

译文
    冯琦,字用韫,临朐人.幼时聪明敏慧超过一般人.十九岁,考取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五年九月,太白星、太阴星同时在午时出现;又值狄道发生山崩,平地隆起大小五座山丘.冯琦草拟奏章,与尚书李戴一同上言劝谏:“近来目睹山陷成谷,地隆为山,自从开天辟地,只有唐垂拱中有过此事,而现在却又见到了.我私下里思虑上天是无私的,只听从百姓.要想禀承天意,应当顺应民心.近来天下的赋税数额,与二十年前比较,增加四成.自从派出了矿税使,则民间的苦痛更甚.加上水旱蝗灾,流民充塞道路,京城地区盗贼公然出现,这不是细小的事情.各位宦官使者领命出京师,如鬼怪般运用机巧,锱铢细小之财也尽数刮取,贫穷者家中没有储蓄,只有靠小本经营.夺取他们几钱的小利,就会断绝他们一天的生资.现在依旧平安,百姓却怨恨纷乱,假若有不测之变,天下有谁来保护?如果一方的走投无路的百姓倡导暴乱,四面的民众响应,(国家)从哪里征兵,从哪里取得粮饷呢?上天心性仁爱,明确显示灾祸(罪过)的迹象,真的是想要陛下猛然觉悟,消除祸乱.四方的钱谷,都有定额,近来征调频繁,正额尚且拖欠交不上,哪来的剩余?希望陛下严肃思虑将来,紧急与朝廷大臣共同修漏补缺,不要让海内的赤子聚结怨忿于盛朝,千秋青史留下对圣德的讥讽.”(神宗)没有答复. 
    不久受职礼部尚书.神宗将要册立东宫太子,诏令下达的时间迫近了,执掌监司的宦官拿供给经费不足作为借口(拖延).冯琦道:“今天礼仪为重,不可和他们争辩.”他的弟弟冯瑗是户部主事,刚好(用辇车)运送四万两饷银出京城,冯琦立即追回(饷银),提供经费,事情才得以办成. 
    万历三十年没有接纳.湖广税监陈奉因为虐待百姓被撤回,正赶上黄河陕西段干涸,冯琦请求将矿税使一起撤回,神宗都没有答复.当时士大夫多信奉佛教,士人写作往往摘取佛教的残言片句,而鄙弃经书的传注.前任尚书余继登奏请以约束、禁止,然而习俗风尚如故.冯琦又极力陈述它的弊端,皇帝为此下诏戒止训斥. 
    冯琦熟习典故,学习有根底.多次陈述正直的言论,朝廷内外都希望看到他的风采,皇帝也很宠爱、倚重他.内阁缺人,神宗已经选用了朱国祚和冯琦.但是沈一贯秘密上书,说他们两人的年纪不够老成,稍过一段时间再说,先任用年长阅历深者.于是改任沈鲤、朱赓.冯琦一向有病,因此更加沉重.十六次奏疏请求退休,(皇帝)没有允许.死于任上,时年四十六岁.遗下奏疏请求(皇帝)严肃明理有所作为,请发奏疏,补充空缺的官职,诚心诚意对待下面的臣民,收拢民心.语言很恳切诚挚.神宗对他悼念、惋惜.追赠太子少保.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初年,谥号文敏. 

《明史·冯琦传》    

猜你喜欢

  • 太子坟

    羌族传统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汶川县威州地区。传说很早以前,龙山上住着姓王的羌人,家里母子两人。儿子名王谷之太,职明能干,勤劳孝顺,为羌民所喜爱。有一年龙山遭灾,庄稼颗粒无收,土司又勾结官府,派兵到各寨收粮逼租,抢夺羌民牛羊牲口,逼得羌民走投无路。羌民在王谷之太领导下进行抗租抗粮,并得到天神白石神的指点和弓箭,一箭射中皇宫宝座。但他最终遭到官府残酷杀害。羌人认为他是天神阿爸木比塔之子,尊称为“太子

  • 姑墨州都督府

    亦作和墨 (默) 州都督府。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怛没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8世纪中废。又作和墨州都督府。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年)置,治怛没国怛没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附近)。属安西都护府。8世纪中废。

  • 庞贞素

    唐代郡人。中宗神龙元年,自右卫将军授湖州刺史。官至易州刺史、右屯田将军。

  • 七青八黄

    指金品。泛指钱财。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群音类选.桂枝香.集常谈》:“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 并列 指金的等次。泛指钱财。元王实甫《西厢记》1本2折:“量着穷秀

  •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绰尔济

    姓墨尔根。蒙古族。明万历末(清天命时)归附努尔哈赤,善治创伤。先后为白旗先锋鄂硕、都统武拜等治愈垂危箭伤。 【绰尔济作品 ==>】 

  • 索水

    即古旃然水。一名索河。在今河南荥阳市与郑州市北境。《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索水注之。水出京县西南嵩渚山,与东关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 五代、北宋引索水入汴水通漕运,其后复导入金水河入蔡水。《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索河 “五代唐同光二年诏蔡州刺史朱

  • 呼偈

    见“乌揭”。 【检索呼偈 ==>】 古籍全文检索:呼偈     全站站内检索:呼偈

  • 口讲指画

    形容讲话时助以手势。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并列 边讲边指点。形容讲解生动、具体。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用于形容教学、讲解善于表

  • 炊熟黄粱

    源见“黄粱梦”。喻指醒悟之时。清 陈廷敬《邯郸道上》诗:“炊熟黄粱已是迟,海门归路几人知?” 【检索炊熟黄粱 ==>】 古籍全文检索:炊熟黄粱     全站站内检索:炊熟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