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 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 “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 “校,盖军部曲吏。”②掌驾车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西服八厩’。”③官员通称。《广雅·释宫》:“校,官也。”④教育机构之一。周朝为乡学,汉朝为侯国之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人游于乡校。”《正韵》: “校,乡学为校。”《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乡学为校。”


1、编制单位名。西汉将作大匠所属工徒分为五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军队编制单位名。《汉书·韩信传》“诸校效首虏休,皆贺。”注:“师古曰:诸校,诸部也,犹今言诸营也。”东汉禁卫军北军五营,称五校,校的长官称尉,如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五校即五营:“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见《后汉书·百官四》。

2、官爵名。《墨子·迎敌祠》:“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注:“校,盖部曲吏,《管子·度地篇》有部校长官,《商子·境内篇》云军爵自一级以下至小夫命曰校。”

3、学校名。汉制。郡国设置的学校称“学”,乡置的学校称“校。”见《汉书·平帝纪》。周朝称乡学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注:“乡学为校。”

猜你喜欢

  • 刺刺不休

    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后以“刺刺不休”谓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聊斋志异.口技》:“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偏正 刺刺,说话多的样子。说话唠叨。语出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

  • 田罗县

    南齐置,属马门郡。治所当在今广西博白县境。后废。

  • 晋孝武帝

    362—396 即司马曜。东晋皇帝。公元372—396年在位。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初封会稽王,咸安二年(372)立为皇太子。简文帝死,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宁康。桓温死,褚太后复摄政。以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太元元年(376)临朝亲政,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八年,淝水

  • 李遐

    【生卒】:487—528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智远。李茂孙。起家司空行参军,累官河内太守。闻尔朱荣称兵向洛,至其郡境,元子攸(孝庄帝)潜济河北与荣相会,遐遂从驾南渡。至河阴,为乱兵所杀。 【李遐作品 ==>】 

  • 七盘岭

    ①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七盘岭“崒嵂当道,行者仄足”。 ②亦名五盘岭。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唐岑参《利州道中行》诗云:“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七盘岭“在县北百七十里,与陕西宁羌州接界。一名五盘岭。自昔为

  • 和政驿

    明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方舆纪要》卷60河州 “银川驿” 条下: “又和政驿,在州南六十里。” 清裁。

  • 故氐

    见“白马氐”。 【检索故氐 ==>】 古籍全文检索:故氐     全站站内检索:故氐

  • 发弩官

    官署名。汉代郡国所置工官之一。据《汉书地理志》,南郡置有此官。颜师古注:“主教放弩也。”疑此说误,似为专门制造弩器之工官。 【检索发弩官 ==>】 古籍全文检索:发弩官     全站站内检索:发弩官

  • 三阳

    ①《易》卦中阳爻称九,位在倒数第一称初九,第二称九二,第三称九三,合三者为三阳。《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以一阴而为三阳之主。”②指春天的开始。农历十一月冬至日,昼最短,此后昼渐长,古人以为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称冬至为一阳

  • 一至于斯

    同“一至于此”。南朝 梁 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余年。” 见“一至于此”。《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何神佑助,~,愿垂一语,以保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