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法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五、六人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 枭首其乡,家属流放边远地区。明代对诬告者,加等治罪。如被诬告当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者,加所诬罪三等。诬人死罪已决者,反坐以死刑。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五、六人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 枭首其乡,家属流放边远地区。明代对诬告者,加等治罪。如被诬告当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者,加所诬罪三等。诬人死罪已决者,反坐以死刑。
即金渊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隋书地理志》 作 “金泉县”。
【生卒】:1542—1606 【介绍】: 明大名府南乐人,字懋忠,号见泉。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擢御史。疏陈时弊,力攻辅臣私其所亲等弊,贬许州判官。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建烽堠,加筑要害处边墙。旋又以边臣言朝事,夺俸。后累迁为右副都御史,仍屡陈时政缺失。二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八年(625)又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属青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仍属青州。八年又废。
东堂老是元.秦简夫所著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简名为《东堂老》)中的主要人物。他名叫李实,为人正直,受富人赵国器生前嘱托管教其子扬州奴浪子回头,重振家业。此剧影响较大,因此“东堂老”成了老实敦厚、劝人学好之人的代称。元.无名氏〔越调.柳营曲〕《晋王出寨》:“小敲才恰做人,没拘束便胡行,东堂老劝着全不听。信人搬弄,家私儿掀腾。”
源见“锦囊佳句”。指书童,童仆。明 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诸公子赋》:“问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词语小奚奴】 汉语词典:小奚奴
谓久交而不相知,新遇却甚相得。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 “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议甚相得。乃曰: ‘白头如新,倾盖如旧,今后无形迹也。’ ” 投壶、握槊: 均为古代游戏。参见:○白头如新 【检索白头如新 倾盖如旧 ==>】 古籍全文检索
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金河”条谓“尼约河”等“俱出西北兴安岭,西流入额尔古讷河”。
官名。明代于江西、陕西等省间设。为所在省布政使佐官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督理攒造赋役黄册及鱼鳞图册等事。 【检索督册道 ==>】 古籍全文检索:督册道 全站站内检索:督册道
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属融州。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
同“重规叠矩”。汉 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败迹,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汪继培笺引《尔雅.释山》郭璞注:“袭亦重。”彭铎校正:“袭、叠古音同部,今习用‘叠’字。”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