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于良史为徐州从事,本年或稍后曾作诗自伤。

于良史为徐州从事,本年或稍后曾作诗自伤。

张封建为奏章服,此后事迹无考。《唐诗纪事》卷四三:“良史为张徐州建封从事,每自吟曰:‘出身三十年,发白衣犹碧。日暮倚朱门,从未污袍赤。’公因为奏章服焉。”《中兴间气集》卷上选其诗二首,评曰:“良史工于清雅,工于形似,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吟文未终,皎然在目。”《全唐诗》录其诗七首。《唐才子传》卷三:“诗体清雅,工于形似。又多警句。盖其珪璋特达,早步清朝,兴致步群,词苑赠价。虽平生似昧,而篇什多传。”【春山夜月】《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方回评:“‘掬水’、‘弄花’一联,恐是偶然道着。先得一句,又凑一句,乃成全篇。于六句缓慢之中,安顿此联,亦作家也。”冯班评:“三、四名句。”查慎行评:“三、四句法虽工,终属小巧。”无名氏评:“晚唐非无佳句,但看过杜诗,便觉纤细不足为耳。”纪昀评:“五、六颇有新味,好于三、四。”许印芳评:“此评有眼力。小家诗多如此,其弊至于有句无眼,有联无篇。大家则运于精思,行以灏气,分之则句句精妙,合之则一气浑成,斯为上乘。学者当以大家为法,此等步可效尤也。”《古唐诗合解》卷八:“前解以起二句为张本,后六句俱从此发脉。”《唐诗合选详解》卷六:“春山胜事,夜景尤佳,而终朝赏玩,竟尔忘归。盖月色清光,映于水而掬之在手,香气苾芬,生于花而弄之满衣。值兹胜事,故兴来而无论远近,欲去而还,惜芳菲也。殆钟已鸣矣,南望楼台,宛然见于翠微之中。唐仲言曰:此诗起二句为张本,后六句俱从此发脉。‘掬水’二句,逸趣幽情,结成妙想,成妙句。”【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唐诗镜》卷三○:“三、四清浅。”《诗薮》内编卷四:“于良史《冬日野望》、李益《别内弟》,文皆中唐,妙镜往往有不减盛唐者。”《少室山房集》卷一○九“题于凤鸣画册”:“唐人于良史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古今绝唱也。今人酷尚标格,步趋盛唐,此等句绝不复睹。然此句虽极精工,而风神遒朗,气骨雄厚,不失开元。晚唐间有此精工,而神气委弱,往往堕纤靡窟中。初唐风骨崚嶒,而饾饤华靡,模写生肖殊寡,即盛唐一、二见耳。”

猜你喜欢

  • 新开狱

    武则天时所设之狱。时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于洛阳皇城丽景门内,特置制狱(即诏狱),称推事使院,以审讯被诬为谋反者。丽景门一称新开门,时人因称为新开狱。入此狱者,无一生还。 【检索新开狱 ==>】 古籍全文检索:新开狱     全站站内检索:新开狱

  • 藏诸名山

    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亦作“藏之名山”。《三国志.魏志.

  • 弘仁

    1610—1663 明末清初安徽休宁人,一说歙县人,本姓江,名韬,又名舫,字亦奇(一作六奇),又字欧盟。明诸生。明亡后为僧,号渐江,一号无智。曾居皖南名刹齐云寺。工诗文、擅画山水,师法元人倪云林。新安派画家多师法倪云林,实弘仁导其先河。逝世后葬黄山披云峰下,友人在其

  • 冷水河

    ①在今陕西白河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冷水河“源出五条岭,北流去县六十里入汉。亦曰大冷水。又小冷水河,在县西九十里。源出长冈岭,西流入冷水河”。②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黄平州:“冷水河在城东,水白而寒,三伏亦不可涉,下流亦入两岔江。”

  • 孟母

    战国时鲁国人。孟轲之母。其居近墓,轲幼,戏墓间。迁居近市,轲乃戏为贾人炫卖。母乃三迁其居至学宫旁,轲戏设俎豆,学揖让进退之礼。乃居于是,世称三迁之教。轲尝废学,母以刀断织,戒轲学不能中道而废。

  • 朱彝

    【介绍】: 清安徽芜湖人,字小尊,号铁岸道人。画肖像极妙,并工花卉。后入上海制造局绘图处。 【朱彝作品 ==>】 

  • 凤去秦台

    源见“乘鸾”。喻贵妇去世。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鹤辞吴市,凤去秦台,神光离合,灯影徘徊。”

  • 跛鳖千里

    《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意谓跛足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行走千里。后以“跛鳖千里”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差,也能取得成就。唐 刘禹锡《何卜赋》:“络首縻足兮,骥不能逾跬;前无所阻兮,跛鳖千里。” 主谓 跛脚的鳖不断地走

  •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顺:顺势助成。美:指美德。匡:正。 顺势助成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错误。 旧指事君要因势利导,助其为善。语出《孝经.事君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邢昺疏:“君有美善则顺而行之,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君臣同德,故能相亲。”《史记.管晏列传》

  • 五岐岭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将乐县:五岐岭“在县东十五里。峻绝难跻,分为五岐”,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