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积薪

积薪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积薪”原指堆积柴薪,后面的压盖在前薪之上。后因以“积薪”比喻人事新旧交替中层见迭出的新进人材。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诗:“尚齿敦耆艾,搜材拔积薪。”


猜你喜欢

  • 桃子园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义容镇。《明史地理志》 惠州府永安县: “西南有宽仁里巡检司,治苦竹派,后迁桃子园。”

  • 辛丑,桓温率众西伐李势。

    袁乔作《劝桓温伐蜀》。《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卷八《穆帝纪》:“十一月辛未,安西将军桓温帅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谯王无忌,建武将军袁乔伐蜀,拜表辄行。”《世说新语•

  • 蒙哥汗石碑

    见“释迦院碑”(2259页)。

  • 广武山前语

    同“广武叹”。唐韩偓《秋郊闲望有感》诗:“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 海朱亥

    蒙古语译音,其意为用布制作的小人,是儿童的玩具。起源于萨满教的偶像崇拜。玩具以白布制作,塞羊毛或棉花等物,然后画出眉、眼、鼻、口,并用黑线绣出各种发式,穿着蒙古袍,用不同脸谱和服饰可做成不同人物。玩时用毛巾围成一个圆形,表示蒙古包,把“海朱亥”放在蒙古包内。游戏的内容多为孩子日常所熟悉的生活,如放牧、作客、结婚等等。一部分儿童为观众,另一部分儿童为“海朱亥”表演者,内容丰富多彩。“海朱亥”的制作也

  • 拔也固

    即“拔也古”。 【检索拔也固 ==>】 古籍全文检索:拔也固     全站站内检索:拔也固

  • 东山高卧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谢安传》:“(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谢安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 郑家驿

    亦名郑家店。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七十里沅水南岸。明置马驿于此。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改置巡司。

  • ①在今山东平原县境。汉元朔三年(前126)封济北贞王子刘信于此。元鼎五年(前112)国除。 ②即訾娄。春秋邾地,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公羊传》作“丛”。 即“訾娄(1)”。

  • 曹丕作《止王朗让位诏》。

    (《魏志•王朗传》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