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旬阳县

旬阳县

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东汉废。西晋太康四年(283)改置洵阳县。南朝宋复曰旬阳县,属魏兴郡。西魏又改洵阳县。


在陕西省南部、汉水两岸,东北、东南与湖北省为邻。属安康市。面积 3554 平方千米。人口45.1万。辖14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楚置郇阳邑,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丹阳之战后归秦。汉置旬阳县,属汉中郡。因位于旬水北得名。东汉废入锡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复置,改旬为洵,属魏兴郡。南朝宋、齐为旬阳县。西魏为洵阳县,兼为洵州、洵阳郡治。大统十七年(551年)于淯口戍置淯阳郡,即今县东蜀河镇。又于郡西三十三里汉水南岸置黄土县。北周初于今蜀河镇置长冈县。保定二年(562年)改淯阳郡为长冈郡;次年废长冈郡、县,移黄土县于淯阳郡城。隋废洵州,开皇三年(583年)废洵阳郡,洵阳、黄土二县属金州。大业三年(607年)属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兼为洵州治,分洵阳县地于北部置洵城县,于今吕河镇置驴川(闾川)县;七年州废,四县改属金州。贞观二年(628年)废驴川县,八年废洵城县,辖地皆入洵阳县。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改黄土县为淯阳县。大历六年(771年)废入洵阳县,长庆元年(821年)复置。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废淯阳入洵阳县,属金州。元代省洵阳县并入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置,属大宁州;五年改属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属兴安州。清属兴安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安康分区,1950年属安康专区。1964年因洵字生僻改为旬阳。1969年属安康地区,2000年属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地,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和秦岭山地过渡区。汉水横贯中部,洵河、蜀河和吕河南、北流注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为主,盛产油桐、烤烟、柿子、蚕茧等。所产陕南白山羊、赤岩牛为地方优良畜种。矿产有汞、锑、铅、锌、重晶石、沙金、大理石等。工业有卷烟、玻璃、制漆、水泥等。襄渝铁路与汉水航道横贯中部,安旬白、镇旬公路于县城相交。县城东北灵岩寺旁有三国孟达冢。


猜你喜欢

  • 小淮窑

    集镇名。在安徽省繁昌县东北部、漳河西岸。新淮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330。漳河别称淮水,沿河有砖瓦窑群,故名。产稻、油菜籽、棉花等。有养殖场、石片场和砖瓦、农机、木料加工、榨油等厂。为戴新公路终点。漳河汛期可通航。

  • 特克斯县

    1944年改特克斯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特克斯县。以特克斯河为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山脉北麓。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面积 2352 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1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特克斯镇。特克斯,突厥语意为“野山羊”。最早是西汉时期从甘肃河西走廊先后迁移来此的塞种人、大月氏和乌孙人的游牧区。公元前160—162年,匈奴联合乌孙攻击大月氏,迫使其离开伊犁,乌孙人在昆莫(皇帝)

  • 怯里马赤

    突厥—蒙古语,意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国,言谈多借助通事。元代官衙多设怯里马赤。 【检索怯里马赤 ==>】 古籍全文检索:怯里马赤     全站站内检索:怯里马赤

  • 张维屏入都。

    莫元伯赋五言古诗三章赠行。据《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四五引《听松庐诗话》。《张南山先生年谱撮略》:“下第南还。覃溪学士取先生诗合谭康侯、黄香石诗序之,题曰‘粤东三子’。”

  • 吉克

    读音:Jíkè【综】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均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梁学昌

    清浙江钱塘人,字蛾子,晚号道子。学画于奚冈。有《蕉屏覆瓿集》。

  • 庄辛语

    借指防止灾难临头的告诫。刘驾《空城雀》诗: “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绿。” 参见:○黄雀哀 【检索庄辛语 ==>】 古籍全文检索:庄辛语     全站站内检索:庄辛语

  • 柳树营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沿海波谢特东。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聂士成 《东省与韩俄交界道路表》: “阿利则那即坎椽子沟,又径过六股河二十一里至哥拉特克,即柳树营。” 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北京条约》 割占。

  • 安文璧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仲书。幼就外传,日诵数千言。万历十一年进士。初授行人,使秦晋诸藩,不受赠遗。升浙江道御史,既而执法西台,首劾都尉不法,贵戚敛手。出按淮扬、顺天,升大理丞。性孝友,周给困乏,终其身如一日。 【安文璧作品 ==>】 

  • 卫人作《伯兮》,刺征战频繁,过时不返。

    《伯兮》,《序》云:“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郑玄据《春秋桓公五年》“鲁桓公五年(前707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为说。细绎诗本文,郑玄之说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