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道

新道

三国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引 《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东起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 (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西达龟兹 (今新疆库车),合于中道,西出葱岭,达中亚各地。


为三国时期中原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道。东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西达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合于中道,西出葱岭(今天山)一带。


猜你喜欢

  • 毕家桥

    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南毕桥镇,接宣城县界。清光绪《广德州志》卷11建平县《市镇》:毕桥镇在“县南四十五里”。

  • 王仁煦

    唐人,字德温。中宗神龙间,官衢州信安尉。著有《刊谬补缺切韵》,据陆法言《切韵》重修,并增字加训,刊正谬误,分一百九十五韵,较《切韵》增两韵。今存敦煌残卷本及故宫藏古写本。

  • 易纶

    明湖广益阳人。宣德中以乡举任四川仪陇教谕,召为御史,以言事忤权贵,谪宜川教谕。

  • 春秋诸国统纪

    书名。元齐履谦撰。六卷,目录一卷。延祐四年(1317),作者为国子司业时所作,吴澄、柳贯曾为之序。是书分汇鲁、周、宋、齐、晋、卫、蔡、陈、郑、曹、秦、薛、杞、滕、莒、邾、许、宿、楚、吴诸国之统纪凡二十篇。除内鲁尊周外,均以五等之爵为次。其入春秋后降爵者,则随所

  • 州学助教

    州学教职。唐制于州学置助教,佐经学博士教授经学,秩未入流。

  • 忧危竑议

    见“妖书案”。 【检索忧危竑议 ==>】 古籍全文检索:忧危竑议     全站站内检索:忧危竑议

  • 蛟女绢

    源见“鲛人泣珠”。借指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生丝织物。蛟,通“鲛”。唐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词语蛟女绢】   汉语词典:蛟女绢

  • 尊氈

    读音:Zūnzhā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宋有尊毡磨壁,”未详其源。(按:疑此非姓,姑收录以备考。)

  • 孛术鲁翀

    1279—1338 元邓州顺阳(今河南邓州西北)人,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易名翀,字子翚。女真族。大德十一年(1307),以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升汴梁路学正。由姚燧荐,预修《世皇实录》。至大四年(1311),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延祐二年(1315),为河东道廉访司经历,转陕西行台监察御

  • 李庾庚

    宋人。善地理学。真宗天禧中守明州,浚东钱、广德二湖以溉田,民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