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南齐书·荀伯玉传》

《南齐书·荀伯玉传》


南齐书
原文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随子勋举事。及事败还都,卖卜自业。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升明初,仍为高帝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既建,伯玉忠勤尽心,常卫左右,加前将军,大见委信。时武帝在东宫,自以年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事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张景真偏见任遇,又多僭侈。武帝拜陵还,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者。荀伯玉叹曰:“太子所为,官(太祖)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骁骑将军陈胤叔先已陈景真及太子前后得失,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大怒。武帝东还,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诘责,并示以景真罪状,使以太子令收景真杀之。胤叔因白武帝,皆言伯玉以闻,太子左右以此深怨伯玉。武帝忧惧,称疾月余日。
   高帝临崩,指伯玉以属武帝。“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武帝即位,伯玉忧惧。上闻之,以其与垣崇祖善,崇祖田业在江西,虑相扇为乱,加意抚之,伯玉乃安。永明元年,与崇祖并见诬伏诛,而胤叔为太子左率。吕文显叹曰:“伯玉能谋太祖而不能自谋,岂非天哉!”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是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官任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年,荀伯玉跟随刘子勋发动起义,等到起义失败后回到京都,占卜维持生计。 
    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为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本任官职,荀伯玉由此更被太祖当作亲信看待。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是奉朝请(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并说:“你就该这样做。” 
     升明初年,伯玉仍然担任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已经完成,伯玉忠心勤劳尽心尽力做事。常常守卫在高帝左右。加前将军,很受高帝委任信赖。当时武帝还是太子,自认为年长,和高帝一起创下国家基业,朝中的大小事情都独断专行,经常违反制度。太子身边的人张景真很受武帝偏爱和重用,又奢侈无度。武帝拜陵回来。张景真穿着白服乘坐在小船上画画,坐在胡床上。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太子,内外都敬畏,没有敢说的人。荀伯玉感叹说:“太子的所作所为,高帝终究不知道,怎么能因为怕死,使太祖受蒙蔽。我不禀报使太祖知道这些情况,谁来禀报(皇上)。”骁骑将军陈胤叔已经先将张景真及太子的过错陈述上去。伯玉趁去武帝拜陵之后,秘密启奏皇上,皇上非常生气。武帝拜陵回来后,皇上派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告皇上的诏书谴责太子,并且把张景真的罪状给武帝看。派人以太子的命令收押张景真然后杀了他。胤叔趁机告诉武帝,说都是荀伯玉让皇上知道了这些事。太子左右的人因此十分痛恨荀伯玉。武帝担忧害怕,称病一个多月。 
     高帝临死之前,指着伯玉嘱咐武帝说:“这个人侍奉我很忠诚,我死后,一定会有人找他言语上的过失,你不要相信。”武帝登上皇位,伯玉担忧恐惧,皇上听说了,因为他和垣崇祖交好,垣崇祖田业在江西,担心他们一起作乱,皇上特意抚慰荀伯玉,伯玉才安心。永明元年,和垣崇祖一起被诬告被杀了,而胤叔担任太子左率,吕文显感叹说:“伯玉能替太祖谋划却不能替自己谋划,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南齐书·荀伯玉传》    

猜你喜欢

  • 贯云石生。

    贯云石(1286—1324),畏吾儿人,原名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名裕实,字浮岑,号酸斋、疏仙、芦花道人。年十二三,膂力绝人,善骑射,工马槊。初,袭父爵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寻以爵位让其弟,退与文士徜徉山水,倡和终日。北从姚燧学

  • 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六、《宋史•艺文

  • 王彦昌,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唐摭言》:“王彦昌,太原人,家世簪冕,推于鼎甲。广明岁,驾幸西蜀,恩赐及第。后为嗣薛王知柔判官。昭宗幸石门,时宰臣、学士不及随驾,知柔以京尹判鹾,权中书事,属近辅表章继至,切于批答,知柔以彦昌名闻,遂命权知学士。居半载,出拜京尹。又左常侍、大理寺卿。为寺

  • 王世贞以刑部员外郎奉诏按决庐扬凤淮四郡之狱,李攀龙作《送王元美序》,于王。

  • 十四日,赵一清(1709—1764)生。

    一清字诚夫,号东潜,仁和人,昱子,信侄。国子监生。著有《水经注释》四十卷《刊误》十二卷、《三国志补注》六十五卷、《直隶河渠志》一百三十二卷(后经戴震删定为一百〇二卷)、《东潜文稿》二卷、《小山堂藏书目》二卷。事迹见《清史列传》赵昱传附、《清史稿》沈炳震传附

  • 倡园花

    南朝 陈后主《折杨柳》诗:“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隋 江总和诗:“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后遂以称柳絮为“倡园花”,以杨柳枝为“倡条”,并喻妓女。

  • 大和库使

    官名。《五代会要》卷二十四《诸使杂录》记五代后梁时有大和库使。按大和为唐文宗年号,可能大和库始设于唐文宗时,为内廷库藏之一,设使以管理之。

  • 武威卫

    唐光宅元年(684)至神龙元年(705)改左右*骁卫为左右武威卫。 【检索武威卫 ==>】 古籍全文检索:武威卫     全站站内检索:武威卫

  • 无用刍狗

    源见“刍狗”。喻不为世用之人。唐 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 【检索无用刍狗 ==>】 古籍全文检索:无用刍狗     全站站内检索:无用刍狗

  • 诸葛亮卒,年五十四(181-234)。

    《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