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乡官

乡官

①秦朝以前大体指乡级政府治事之所。汉朝沿用。②汉朝亦指三老、孝悌、力田等协助郡县治理一乡事务的官吏。通常由政府选任,无一定执掌,有位无禄,与郡县属吏不同。或以为有秩、啬夫、游徼也属之。隋初指州都、郡正、县正等以下光初主簿、光初功曹等佐官,由地方长官署用,不知时事。开皇三年(583)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唐朝县以下之里正、乡长等也统称乡官。③明朝称缙绅居乡者。④太平天国县以下地方官统称。亦称乡土官。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其地方行政组织仿军制,以每五家为一伍,设伍长一人; 每二十六家(一作二十五家)为一两,设两司马一人; 每一百零五家 (一作一百家) 为一卒,设卒长一人; 每五百二十六家 (一作五百家) 为一旅,设旅帅一人; 每二千六百三十一家 (一作二千五百家) 为一师,设师帅一人;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 (一作一万二千五百家) 为一军,设军帅一人。两司马至军帅皆由人民公举、保举或委派当地人充任,故称乡土官,省称乡官。定都天京 (今南京)后,凡初占一地,即在乡里举军帅以下各乡官,并将所辖地方户籍、赋税申报天京,所属各户一律改挂太平天国门牌。其军帅给令旗,得有征调权,自师帅至两司马都设公堂,建三角旗,以旗长短分别统属,凡地方各项事务均由乡官担任。然其职不如军中之尊。


1、周朝指掌治一乡的官员。《周礼·地官·乡师》:“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岁终,则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六乡之治者,治六乡之官也,治者,乡之长官也。2、汉朝指协助郡县治理一乡事务的官员,如三老、孝悌、力田,由政府选任,无固定职事,有位无禄。3、指乡级官员,如乡佐、三老、啬夫。4、乡官办公的处所,犹今之乡政府。《汉书·循吏传·黄霸》:“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5、隋朝指州都、郡正、县正以下的官吏。《通典·职官十五·乡官》:“隋以周、齐州郡县职自州都、郡正、县正以下,皆州郡将、县令所自调用,理时事。至开皇初,不知时事,直谓之乡官。”6、指离职还乡的官,即乡绅。7、太平天国指由本地人充任的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等,平时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战时组织军队,执行军事任务。见《天朝田亩制度》。

猜你喜欢

  • 车船

    水上交通工具。船舷两侧安装一双翼轮,贯轴一,以足力踩踏轮轴,使翼轮激水行驶,是为车船。南北朝陈朝水军已配置火舫、水车等战船。唐李皋亦造车船。南宋时,车船使用尤为广泛,出现了大至三四十车,即两侧船舷共装六十至八十个翼轮,长二三十宋丈的大车船。南宋后期,又称

  • 束在高阁

    同“束之高阁”。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见“束之高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 李频初抵建州刺史任,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

    (见《全唐诗》卷五八九)

  • 元坦

    东魏、北齐官员。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孙,咸阳王※元禧第七子。北魏景明二年(501),父被诛后,兄翼、树等5人相继南奔梁朝,故得承袭,改封敷城王。建义元年(528),以通直散骑常侍复本封咸阳郡王。累迁侍中。孝武帝初,兄元树被擒,虑其代己,密劝朝廷以法除之。永熙二年(533),为司空公。东魏天平元年(534),任太尉,历太傅,加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宗正、司州牧。因卖狱鬻官,于武定

  • 子贤

    【介绍】: 元僧。天台人,字一愚。幼聪悟绝人。住天台山寺,禅定外,肆志作诗。有《一愚集》。 【子贤作品 ==>】 

  • 男尊女卑

    男的地位高贵,女的卑下。一种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清.湘灵子《轩亭冤.演说》:“男尊女卑,男贵女贱,这不是中国大不平的事么?” 并列 男的身份高贵,女的身份低下。一种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廖辉英《红尘孽债》

  • 严君开卦

    源见“成都卖卜”。指卖卜。唐武元衡《送温况游蜀》诗:“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 汉寿县城关镇

    在湖南省汉寿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南门,人口2.5。古称辰阳,三国吴起为县治。1937年置辰阳镇,1952年为城关区,1954年改称城关镇。产蔬菜、甲鱼。有建材、汽车改装、机械、化工、印刷、塑料等厂。公路通各乡镇,并接319国道

  • 口语籍籍

    籍籍:纷乱之貌。表示议论纷纷,众口喧腾。《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颜师古注:“籍籍,喧聒之意。”明.归有光《答唐虔伯书》:“夫四主凶人,共杀一女子,如屠犬豕,往来踪迹,口语籍籍,岂为难察之狱?”也作 ① 【人言籍籍】。《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

  • 武夷堂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武夷堂 “在新城县福山。宋庆元二年,朱子避韩侂胄,游江右,与门人讲学于此,以崇安故居曰武夷精舍,因以名堂。韩元吉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