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隋书·宇文忻传》

《隋书·宇文忻传》


隋书
原文
    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年十八,从周齐王宪 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之镇玉壁也,以忻骁勇,请与同行。屡有战功,加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齐后主亲驭六军,兵势甚盛,帝惮之,欲旋师。忻谏曰:“以陛下之圣武,乘敌人之荒纵,何往不克!若使齐人更得令主,君臣协力,虽汤、武之势,未易平也。今主暗臣愚,兵无斗志,虽有百万之众,实为陛下奉耳。”帝从之,战遂大克。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 ,乘胜逐北,以至于此。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后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击之。时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迥背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时鄴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忻妙解兵法,驭戎齐整,时六军一有善事,虽非忻所建,在下辄相谓曰:“此必英公法也。”其见推服如此。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忻与梁士彦 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年六十四,家口籍没。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 

译文
    宇文忻,字仲乐,本是朔方人,迁居京兆。宇文忻年幼时很聪明,儿童与小孩们玩耍时,就作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见识的人见了感到很惊奇。十二岁时,能骑马奔驰 ,左右射箭,骁勇敏捷,奔驰如飞。十八岁,他随北周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有功,拜授仪同三司,赐给兴固县公的爵位。韦孝宽镇守玉壁时,因宇文忻 骁勇善战,请求与他同行。他屡有战功,升任开府、骠骑将军,增加爵位到化政郡公,食邑二千户。 
    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攻拔晋州。北齐后主亲自统帅六军,气势很大,周武帝很害怕,想撤军。宇文忻劝告说:“凭着陛下的圣明 英武,乘着敌军的骄纵,哪里不能攻克?假如齐人另外得到好主子,君臣协力,即使是商汤 、周武那样的势力,也不易平定他们了。现在齐国主上昏暗,臣下愚笨,兵无斗志,即使有百万之众,实际上只是送给陛下罢了。”周武帝听从他的计谋,与敌交战,于是大获全胜。等到周武帝攻陷并州时,先胜后败,武帝被齐军围逼,近臣们都被杀死了,武帝引身后逃,诸将大多劝武帝撤军。宇文忻勃然大怒,进言武帝说:“自从陛下攻克晋州,打败高纬,乘胜进军,追击逃亡之敌,这才到这一步。致使伪主齐后主到处奔波,关东响应振动,自古以来用兵打仗,没有像这次这样影响重大的。昨日破城时,将士轻敌,只有一点小小的不利,何必挂在心上?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死里求生,败中求胜。现在破竹之势已成,为什么弃敌而去?”武帝接受他的意见,次日复战,于是攻拔晋阳。后来尉迥作乱造反,高祖任宇文忻为行军总管,跟随韦孝宽杀敌。当时官军屯驻河阳,诸军没有敢先前进的。高祖令高赹前来监军,与高赹密谋进军的,只有宇文忻而已。尉迟迥背靠邺城布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当时邺城士兵观战的有几万人。宇文忻与高赹、李询谋划说:“事情紧急,当用权宜之计破敌。”于是攻击那些观战的人,他们叫嚷着逃走,转而互相践踏,叫声如雷。宇文忻于是呼叫说:“贼人败走了!”众将士振作起来,齐力拼命攻击,尉迥大败。 
    宇文忻精通兵法,治军严整,当时六军中只要有一个好办法,即使不是宇文忻所提出来的,部下也会说:“这一定是英公的办法。”他就是这样被人推重佩服。宇文忻既是佐命功臣,常任将领,有威名于当代。皇上因此略略有些戒惧之心,因此找了个由头让他丢了官。宇文忻与梁士彦 亲近,数相往来,梁士彦当时也有些怨恨,图谋不轨。宇文忻对梁士彦说:“帝王难道有一定吗?有人扶持他,就是帝王了。您在蒲州造反,我肯定征讨。两阵相对,然后相连,天下可以谋取了。”计谋外泄被杀,当时六十四岁。家人都被籍没为奴。

《隋书·宇文忻传》    《隋书·宇文忻传》(二)    

猜你喜欢

  • 近侍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属侍卫司,掌近侍兵马之事。置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职。官署名。辽置,属侍卫司。设官有近侍详稳、近侍都监、近***军、近侍小将军,属北面御帐官。

  • 驰锐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陈沿之。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稍降,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改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十一班。

  • 增埗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北部,与白云区螺涌围隔河相望。东至福州路,北与广州水泥厂毗邻,南至省冷冻厂。原居民以捕鱼为生,据传是渔民织网、晒罾的埗头,故名为罾埗。后罾字以谐音改增,沿用至今。有广州电石厂、广州啤酒厂、光华建材机械厂等。

  • 张公

    ①指张华。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参见“张华”。②指张旭。李颀《赠张旭》:“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参见“张旭”。③指张镐。杜甫《洗兵马》:“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参见“张镐眉苍”。

  • 延陵让剑

    同“延陵许剑”。清魏源《睫古吟八首与陈太初修撰为连日谈史而作》之四:“延陵让剑时,一剑如一国。”

  • 赵庸

    ?—1390 明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元末与兄仲中结水寨,屯巢湖。至正十四年(1354)归附朱元璋。仲中失安庆被诛,因得其官为枢密院佥事。参战多,皆有功,累官参知政事,中书左丞。从徐达北伐,取山东。洪武元年(1368)兼太子副詹事。三年,论功封南雄侯。四年从伐蜀,转闽、粤,

  •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旋复旧称。武则天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知在京百司;另增置右肃政台,专知按察诸州。唐中宗改为左、右御史台。唐玄宗废右御史台,以原左御史台为御史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高宗时曾称大司宪),其僚属有

  •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志:通“誌”。记住,记载。旌:表彰。 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以此表扬好人。 古人悔过之辞。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儿女英雄传》三七回:“老爷因口诵道:‘涅而不缁,磨而不磷,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秃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源于内蒙古境内虎图山之西麓和克什克腾东北哈尔喀那太山北麓,与古尔图河和阿尔达图河合,西北流,经乌珠穆沁右翼北境,为阿达可池。清代迄今,沿河为克什克腾、乌珠穆沁等旗游牧之地。

  • 李光壂

    明河南祥符人,字康侯。贡生。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开封,光壂以参预守城,由贡生议叙知县。有《守汴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