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便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使:派遣,派出。
谓...曰:对...说。
欲:想。
以:用,用作介词。
之:的。
终:始终。
守:守护。
易:交换。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无义。
许:答应,允许,准许。
曰:说。
加惠:给予恩惠。加,给予。
善:好
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先王:死去的国君
弗:不。
使:派
以:用。
且:况且。
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秦灭韩国在公元前230年(始皇十七年),灭魏国在公元前225年(始皇二十二年)。
而:但。
以:凭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故,所以;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逆:违背。
轻:轻视。
与(yú):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怫然:盛怒的样子。
布衣:指平民。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若:如果。
必:将要。
怒:发怒。
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是:此,这样。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谢,认错,道歉。
谕:通“喻”,明白,懂得。
以:凭借。
存:幸存
者:原因。
徒:只。
以:因为。[3]

《唐雎不辱使命》    

猜你喜欢

  • 行秀

    1166—1246 金河中府解川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僧人。俗姓蔡。十五岁投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受具足戒,出外参禅。师事磁州(治今河北磁县)大明寺雪岩满禅师。不久还邢州,建万松轩,因称万松老人。后住净土寺。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入宫说法。承安二年(1197),

  • 黄金台

    地名。又称金台、燕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南。《大清一统志》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燕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士。”《晋书》:段匹䃅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黄金台,即此。 【检索黄金台 ==>】 古籍全文检索:黄金台     全站站内检索:黄

  • 北汉少主

    ?—968 即刘继恩。五代时北汉国君。公元968年在位。孝和帝刘钧养子,本姓薛。父钊为世祖刘崇军卒,母为崇女。初为太原尹。钧卒即位,旋为供奉官侯霸所杀,在位仅六十余日。 【检索北汉少主 ==>】 古籍全文检索:北汉少主     全站站内检索:北汉少主

  • 陈瑚

    【生卒】:1614—1675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言夏,号确庵,又自号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明崇祯十六年举人。贯通五经,于天文、河渠、兵农等实学,无不精究。明亡后,绝意仕进,避居昆山蔚村,从学者云集。文善纪事,诗寄托深远。卒后,门人私谥安道先生。有《

  • 东干洛台汗国

    清同治三年(1864)新疆少数民族反清起事中建立的政权之一。由陕西回人妥明建立,治乌鲁木齐。十年,为阿古柏所灭。 【检索东干洛台汗国 ==>】 古籍全文检索:东干洛台汗国     全站站内检索:东干洛台汗国

  • 伊罗勒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刘畅

    【生卒】:?—103【介绍】: 东汉宗室。明帝子。永平十五年,封汝南王。建初四年,徙封梁王。自少骄贵,不遵法度。信占卜,妄信神言己当为天子,心喜。和帝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削成武、单父二县。畅惧,上疏谢,得自全。卒谥节。 【刘畅作品 ==>】 

  • 丘维屏

    【生卒】:1614或1620—1679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字邦士。明末诸生。工古文,又通西洋数学。入清,与魏禧等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所著《易剿说》等书,均未完成。

  • 宝井山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十里。《旧唐书穆宗记》: 长庆三年 (823),“移成州于宝井堡”。即此。

  • 九里山

    ①又名九嶷山、象山。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五里。《魏书地形志》:彭城有九里山。《寰宇记》卷15徐州彭城县:九里山,“《元中记》云,彭城北有九里山,有穴潜通琅邪,又通王屋,俗呼为黄穴池”。《方舆纪要》卷29徐州:九嶷山“俗谓之九里山,即汉兵败项王处。明建文中,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