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度
【生卒】:1175—1230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履节,号节斋。赵汝愚子,赵崇宪弟。少时谒朱熹,熹授以《大学》。汝愚罢归,又授以《通鉴》。历官信州通判、知桂阳军、提举福建市舶司兼知泉州。宁宗嘉定间,提举湖南常平,寻改江西,以朝散大夫致仕。有《磬湖集》、《左氏常谈》、《史髓》、《节斋闻记》等。
【赵崇度作品 ==>】
【生卒】:1175—1230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履节,号节斋。赵汝愚子,赵崇宪弟。少时谒朱熹,熹授以《大学》。汝愚罢归,又授以《通鉴》。历官信州通判、知桂阳军、提举福建市舶司兼知泉州。宁宗嘉定间,提举湖南常平,寻改江西,以朝散大夫致仕。有《磬湖集》、《左氏常谈》、《史髓》、《节斋闻记》等。
隋书原文: 萧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遣人伏地著帖,琮驰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初封东阳王,寻立为梁太子。 及嗣位,上赐玺书曰:“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
比喻十分坚固、难以摧毁的事物。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水浒传》四八回:“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冈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此两论式皆如铜墙铁壁,颠
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中期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赈济灾荒,减火耗,施行滚单法征赋税;革收漕诸弊,多次审理疑案,平反冤狱,不避权贵。后被罢官。 【介绍】: 清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官江苏吴县知县。时逢旱灾,自贷银两易米赈饥,士人感其诚,相率
唐王棨作。此为律赋,以“安贫乐道情志逸然”为韵,赋的宗旨即此八字。贫穷,本是历史上不肯苟取富贵、坚持独立人格的士大夫所面临的共同境遇。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孔门的安贫乐道,当然,他们对现实是极为不满的。本赋的宗旨也是如此。它虽是律赋,却吸取了文赋的写法,假托“宏节先生”与“温足公子”“繁华少年”对话来抒发牢骚,不甚求对偶的精工、针线的巧密,与王棨的其它律赋风格又有不同。这说明作者在对律赋作多种
陶凯《故晋相府长史朱公行状》:“公生于延佑甲寅九月十有七日,至是不幸以疾卒,洪武九年春正月十四日也。”宋濂《故晋相府长史朱府君墓铭》:“君在翰林,每以辞章献,奏对精密,顾盼有威仪,上甚眷重之,每称以‘老朱’而不名。君亦自意为难遇,因事多所建明。凡被绮段袭衣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漢 (14)劉協 長安 獻 6 3初平4年 [黑山軍) [張飛燕] 9年 [青州軍] [白波軍] 南匈奴 (20)於扶羅 (臨汾) 5年 遼西烏桓 ②塌頓 (錦州)
形容才思敏捷,答话流利。《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操见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为谋士。” ●前秦王嘉《拾遗记魏》: “薛夏,天水人也,博学绝伦……年及弱冠,才辩过人。魏文帝与之讲论,终日不息,应对如流,无有疑滞。”魏名士薛夏博学善辩,受魏文帝曹丕重用,文帝常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搽里八万户。《汉藏史集》 (藏文版)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搽里八 (蔡巴) 为乌思地区 (前藏) 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今拉萨市东菜公堂境。
清末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字星桥。初由贡生累官道员。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安徽按察使,后5年,迁布政使,旋署巡抚。三十一年(1905),迁新疆巡抚。宣统二年(1910),召回京。著有《新疆奏稿》。
借指匡世之才。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天竺新茶日本丝,中原争利渐难支。相期共炼补天石,一借丸泥塞漏卮。” 参见:○女娲补天 【检索补天石 ==>】 古籍全文检索:补天石 全站站内检索:补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