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藻荇交横

时间:2024-12-27 16:42:32 来源: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作者:管理员

诗句水中藻荇交横来自《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翻译及注释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赏析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清。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细化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文章写作特点
  1.信笔疏意,随物赋形。
  2.描写月色,如诗如画。
  3.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作者心境
  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闲人”。
  写月突出其明,写境突出其静,写影突出其形,写人突出其闲,写情突出其空。

拼音:

jì chéng tiān sì yè yóu jì chéng tiān yè yóu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yuán fēng liù nián shí yuè shí èr rì yè, jiě yī yù shuì, yuè sè rù hù, xīn rán qǐ xíng.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niàn wú yǔ wéi lè zhě, suì zhì chéng tiān sì xún zhāng huái mín.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huái mín yì wèi qǐn, xiāng yǔ bù yú zhōng tíng.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tíng xià rú jī shuǐ kōng míng, shuǐ zhōng zǎo xìng jiāo héng, gài zhú bǎi yǐng yě.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hé yè wú yuè? hé chǔ wú zhú bǎi? dàn shǎo xián rén rú wú liǎng rén zhě ěr.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平仄韵脚:拼音:shuǐ zhōng zǎo xìng jiāo hé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网友评论:


上一篇:水中月色长不改
下一篇:水乡霾白屋

TAG标签:水中

热门排行: 慢捻复轻拢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