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
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
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
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
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
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送王含秀才序》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sòng wáng hán xiù cái xù
送王含秀才序
译文注释
《送王含秀才序》的诗词大意
我年轻时读过《醉乡记》,个人觉得隐居者无所累于世,但仍然有这样的话,难道真旨在味吗?当读阮籍、陶潜诗,才知道虽然傲慢,不想与世界连接,但还不能平息他的心,有人认为事物是非相互感发,于是有托而逃避这一点。像颜回曹操与箪瓢,曾参与唱歌的声音好像是从金石,他得到圣人而学习的,如果不能积极地每等到,他在外的固无暇,还有什么曲子的借口,而昏冥的逃避吗??我又认为悲伤醉乡之徒不遇上了。
建中初年,天子继位,有意贞观、开元的伟大事业,在朝廷的大臣都说事情。
当时,喝醉了酒乡的后代又以直接废除我既悲醉乡的文章,但又嘉良臣的烈,想认识他的子孙。
现在你们来见我了,无所挟持,我还将张的;何况文章和运行不失其世代守卫,浑然端且厚。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但他的话不被相信在世界的。
在他的行为,姑分的饮酒。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