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悔读南华

悔读南华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四):“令狐綯(táo)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唐代诗人温庭筠因触怒权贵不得登第,以诗抒发愤懑,诗中有“悔读南华(即《庄子》)”之句。后用为典故,形容学问高深不为人所容。

宋.陆游《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述宾 南华,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唐代,《庄子》与《老子》并称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后悔当初读了《南华经》,感慨自己学识渊博而不被人所容。语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绹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尚~。”△常用于表现抑郁不得志之感慨。 →抑郁不得志 怀才不遇 ↔无怨无悔 适逢良机


“悔读南华”意谓学问高深而不被人容。

“悔读”,后悔读。“南华”,必然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南华”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庄子》,道家崇奉 《庄子》为“《南华经》”。因此,“悔读南华”就是后悔读了 《庄子》这本书。

唐代令狐 ( táo) 为相时,曾向温庭筠 ( 词人) 问过一个问题。温庭筠才思敏捷,随口答道: “事出 《南华经》。这并非是僻书,希望您在公务闲暇之际,经常看看这些古籍。”令狐绹听了,心里很是生气,对温庭筠自然没有好印象。所以,温庭筠考试,最终都不能及第。他自己感慨地写诗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事见 《唐诗纪事》。

后遂以 “悔读南华”表示遭人忌恨,学问高深而不为人容之意。


【词语悔读南华】  成语:悔读南华汉语词典:悔读南华

猜你喜欢

  • 阪泉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又《水经·㶟水注》:阪泉水“导源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即此。《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今地有数说:一说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晋太康地志》:“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括地志》:“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今涿鹿县西南)东五十六里,

  • 前秦苻坚作《下书征王猛辅政》。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六《前秦录四•苻坚录上》:“八月,下书曰……”

  • 黄龙宫

    在浙江省湖州市北黄龙山(弁山)麓。1966年发现。系石灰岩溶洞。主洞长45米,高、宽各20米。洞顶有蜿蜒30余米钟乳一条,首尾鳞爪依稀可辨,宛如游龙,因以名洞。西侧有许多互相交错、贯通的支洞。洞顶下垂的钟乳石叩击时能发出悦耳声音,且音调响度不一,可编成石磬,演奏乐曲

  • 室欺

    谓在暗中做欺心之事。唐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之一: “只信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参见:○不欺暗室 【检索室欺 ==>】 古籍全文检索:室欺     全站站内检索:室欺

  • 负恩忘义

    见“负恩背义”。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

  • 镇雄州

    清雍正六年(1728)降镇雄府为州。治今云南镇雄县。隶云南昭通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为直隶州。辖境与明时府境相同。1913年改为县。 【检索镇雄州 ==>】 古籍全文检索:镇雄州     全站站内检索:镇雄州

  • 公元1811年。

  • 陈与义陪诸公登南楼,啜新茶,有诗多篇。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八《陪诸公登南楼,啜新茶,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建康九醞美,侑以八品珍。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璘璘。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定论得公诗,雅好知凝神。执持甘露椀,未觉有等伦。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 香泉市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香泉乡。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4: 香泉镇 “旧名平疴镇,州北四十里”。

  • 深文巧诋

    深文:苛刻地援用法律条文。巧诋:用巧妙的手段攻击诋毁别人。谓以巧妙手段,网织罪名,陷人于罪。《史记.汲郑列传》:“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明史.左鼎传》:“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亦作“深文巧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