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陈宣帝

陈宣帝

528—582

即陈顼。南朝陈皇帝。公元568—582年在位。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道谭第二子、文帝弟。梁元帝时,累官直阁将军、中书侍郎。西魏陷江陵(今湖北荆州),被虏至长安。陈天嘉三年(562),自周还南。官至司空、尚书令,封安成王。废帝时,进位太傅,领司徒,总军政。光大二年(568),假宣太后命废帝自立为帝,年号太建。曾从北齐夺回淮南旧地。太建十年(578),与北周争徐、兖二州,败于吕梁(今江苏徐州东),淮南尽失,陈朝国土日蹙,一蹶不振。卒谥孝宣帝,庙号高宗。


【检索陈宣帝 ==>】 古籍全文检索:陈宣帝     全站站内检索:陈宣帝

猜你喜欢

  • 但愿如此

    希望能够这样。多表怀疑或祈望。语本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述宾 只愿意这样。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多用于愿望方面。

  • 上书梁狱

    同“梁狱上书”。清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授简圜扇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 武郎郡

    唐开宝元年 (742) 改思唐州置,治所在武郎县 (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思唐州。

  • 官官相卫

    见“官官相护”。明无名氏《勘金环》4折:“若见那防御和同知,兄弟也你可休~。”

  • 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

    诺诺:连声答应,形容人之顺从。谔谔:直言争论。 一千个人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人敢说敢讲。 表示直言极谏的人才难得。语出《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曰:‘子观我视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韩诗外传》卷七:“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贵人

    ①公卿大夫、达官显贵泛称。《吕氏春秋·重已》:“世之人主贵人。”高诱注:“贵人,谓公卿大夫也。”②后宫名号。始于东汉,位仅次皇后,金印紫绶,奉粟数十斛。晋武帝时为三夫人之一,低于夫人,位视三公。十六国成汉、后赵、后燕皆设。后赵员一人,位视列侯。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重定三夫人,以贵人位比三司。宋明帝泰始三年(467)省。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复置。梁沿置。北魏初无,至太武帝增置。隋朝时为

  • 神砂

    苗族传统兵器。用铜铁之细砂,合以毒药,放入空筒内。战斗时可揭开筒盖,抛撒敌方。敌人遇砂中毒,即刻失明、搔痒,毒入体内,可致死亡。属苗族武术“神打”类,“神打”,有神助之意。湘西、黔东地带盛行。

  • 颂襦袴

    源见“歌五袴”。指歌颂良吏施行惠政。宋苏轼《送贾讷倅眉》诗之一:“童子遥知颂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 王思训

    清云南昆明人,字畴五,号永斋。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侍读。博极群书,兼工骈文古文。有《滇乘》等。

  • 三台

    ①三公别称。《后汉书·杨震传》: “都讲取鱼进曰: ‘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太平御览》卷二○六引《春秋汉含孳》: “三公在天为三台。”②官署合称。汉晋指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应劭《汉宫仪》: “尚书为中台,谒者为外台,御史为宪台。”隋朝指御史台、谒者台、司隶台。1、官名,指三公。《周礼·春官·大宗伯》疏:“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