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车殷左轮
《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后因以“戎车殷左轮”指军将浴血奋战,英勇克敌。亦代指战争。鲍溶《读李相心中乐》:“谁将侯玉乖南面,几使戎车殷左轮。”
《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后因以“戎车殷左轮”指军将浴血奋战,英勇克敌。亦代指战争。鲍溶《读李相心中乐》:“谁将侯玉乖南面,几使戎车殷左轮。”
犹惊心动目。宋 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见“惊心动目”。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诡异之观。”
晋书原文: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
集镇名。在安徽省休宁县东南部。白际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40。因附近山岭白云缭绕、高及天际得名。盛产茶叶、木材、毛竹。有茶叶加工、砖瓦、粮油加工等厂。为皖浙边境战略要地,五大古寨之一。有公路接屯开公路。
清代考功清吏司的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三月设立,掌收发本司阁钞折件、京外各项公文,并稽核本司支销各款。
1880—1911 清湖北云梦人,字绶卿。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湖北武备学堂。二十五年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与蓝天蔚、张绍曾并称“士官三杰”。二十六年秘密回国参与自立军起事,事败返日。二十八年毕业回鄂,任学务处会办、营务处帮办等职,在学生与新军中宣传革命。次年应黄兴
【介绍】: 宋常州毗陵人。理宗宝庆间殿司军士,一说为画院祗候。善绛色山水,师杨士贤,兼画虎,师李迪。左手书“戚仲”字。多喜作江海团扇面,有《江潮涌月图》最佳。 【戚仲作品 ==>】
官名。清末各官办铁路行政长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设铁路总公司,筹办芦汉铁路,始置。嗣后关内外、津镇、汉粤川等路均置之。路各一人,品秩不等,特简。掌司该路筹款、建设诸事宜。官名。清末设置,专办铁路营建事务。清政府最初为筹办海防,才同意修建铁路,故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设海军衙门后,铁路属海军衙门掌管。以后内地也逐步修筑铁路,才任命大臣专办。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以“督办铁路事务
集镇名。在云南省腾冲县东南端。蒲川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60。相传原为蒲族居住,旧名蒲窝。明为蒲窝屯。清为蒲窝练西下甲,因名。产稻、小麦、玉米、茶叶等。为腾冲茶叶主产地之一。有农机修理、制茶、榨油等厂。有公路北接腾龙公路。
契丹皇族祭俗。除夕时,使者及夷离毕奉敕率执事郎君至皇帝殿前,于炉内撒盐及羊膏,以助火势,巫及大巫依次祝祷火神,皇帝面火而拜。初期,为皇帝躬身亲拜,至辽代后期辽道宗时,始命夷离毕代拜。
官署名。清置,掌管京仓、通仓积储漕粮及北运河运粮事务,长官为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所属有笔帖式六人,均由满人充任;经承八人,门吏一人。内部组织分设东科、西科、漕科、详科(办理申报上级的“详文”)、本科、堂房、印房、火房,各有经承一人办事。此外,仓场衙门并辖坐粮厅、大通桥监督与京、通十三仓监督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