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蒋春霖(1818—1868)自沉于吴江垂虹桥,年五十一。

蒋春霖(1818—1868)自沉于吴江垂虹桥,年五十一。

金武祥《蒋君春霖传》:“两公(今按:乔松年、金安清)既去,君忧时念乱,益牢落寡合,浮湛下僚者六七载,而年且垂垂老矣。同治戊辰冬,将访上元宗兵备源翰于衢州,道吴江,舣舟垂虹桥,一昔而卒,年五十一。”卒后其友宗源翰刊出《水云楼词续》一卷,后江阴金武祥辑其佚诗为《水云楼剩稿》一卷,刊入《粟香室丛书》,光绪宣统间刻。金武祥《蒋君春霖传》:“君故力于诗,追源究流,靡不洞贯,积稿累数寸,中岁乃悉摧烧之,语所知曰:‘吾能诗匪难,特穷老尽气,无以蕲胜于古人之外,作者众矣,吾宁别取径焉。’用是一意于词,以终其身,然亦卒成大名。晚年删存诗仅数十篇,而传世者为《水云楼词》二卷,盖几几饮井水处,无不唱鹿潭词矣。……虽其志其学,无由大伸于世,而文彩光气,终必发襮于身后,没世而名以不朽者,固断断可知也。……金武祥曰:词之为道,至我朝而尊矣。雍乾以来,倚声之学,吾州号称极盛,阳湖张先生惠言,宜兴周先生济,该正变,兼讽谕,英绝领袖,郁为两大宗。厥后闰位余裔,旨乖趣岐,家骛众炫,稍稍衰息。鹿潭起而坠绪以振,其流派不尽守宛邻之旧,然相望百余年间,水云一家,遂与茗柯、止葊三鼎其足,天所以蹇其遭,吝其年,坎壈其身,以昌其词,庸偶然耶。仁和谭献仲修曰: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推挹至矣。知言哉!知言哉!”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性好长短句,专主清空,摹神两宋。……鹿潭一往情深,性复倜傥,有豪侠气。为词专取神韵,酒酣辄琅琅自歌之。尝为余言,欲采中晚唐佳句入词,冀益深厚。今宗湘文太守续刻其遗词四十九阕,果能不负所约,惟稍务色泽,不免间涉饤饾耳。”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水云楼词续》一卷,江阴蒋鹿潭春霖撰。宗源瀚序云:鹿潭先刻《水云楼词》东台,同时作者,莫不敛手。而鹿潭慨然自谓欲以骚经为骨,类情指事,意内言外,造词人之极致。誉以南唐两宋,意弗满也。按此亦前人已发之论,然得其意则可耳,若但涂泽字面则非矣。且亦惟短调能存古意,使长调故为惝怳之辞,似可解似不可解,读之终编,不得其注意之所在,岂得谓之工哉。鹿潭长调颇觉郁晦,正坐此病耳。然其说则不可废也。”谭献《箧中词》五:“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杜老,而晚唐、两宋一唱三叹之意则已微矣!或曰:‘何以与成、项并论?’应之曰:阮亭、葆馥一流为才人之词,宛邻、止庵一派为学人之词,惟三家是词人之词,与朱、厉同工异曲,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白雨斋词话》卷五:“蒋鹿潭《水云楼词》二卷,深得南宋之妙。于诸家中,尤近乐笑翁。竹垞自谓学玉田,恐去鹿潭尚隔一层也。”同卷:“词至国初而盛,至毗陵而后精。近时词人,庄中白夐乎不可尚已。谭氏仲修,亦骎骎与古为化。鹿潭稍逊皋文、庄、谭之古厚,而才气甚雄,亦铁中铮铮者。”“鹿潭深于乐笑翁,故措语多清警,最豁入目。……(《谒金门》《甘州》)两篇,情味尤深永,乃真得玉田神理,又不仅在皮相也。”“鹿潭穷愁潦倒,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朱祖谋《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穷途恨,斫地放歌哀。几许伤春忧国泪,声家天挺杜陵才。辛苦贼中来。”手批《箧中词》:“水云词,尽人能诵其隽快之句,嘉、道间名家,可称巨擘,宜复翁仰倒赏击,而有会于冰叔(今按:李肇增)之言也。顾其气格驳而不纯,比之莲生差近之,正惟其才仅足为词耳。”《小三吾亭词话》卷一:“水云楼词,多清商变徵之音,而流别甚正。谭仲修谓:‘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仲修固不为妄叹者也。”《清史稿•文苑一》:“工词。时方乱离,彷徨沉郁,高者直逼姜夔。”金武祥《水云楼剩稿》序:“其古近体诗剩稿不及百首,恢雄沉厚,亦多可传。……咸同间何悔余(栻)太守文采藻耀,侨寓维扬。鹿潭以鹾官需次淮南,两人集中竟无往来赠答之作,岂以处境不同,诗派各异欤?而鹿潭之诗,固足为吾邑后劲,悔余亦未能驾而上之也。……余谓即以诗论,实亦神似少陵。”《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五十八收其诗八首,诗话云:“谭仲修论有清一代词学,以纳兰容若、项连生及鹿潭三家为真词人之词,而鹿潭遭际兵间,忧时感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自谓于诗未能蕲胜古人,剩稿仅存数十篇,盖亦取法于杜而能得髓者。”

猜你喜欢

  • 铺张浪费

    为讲究排场而浪费人力物力。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所以要为召开‘八大’而斗争者,就是要把缺点、错误改正,比如铺张浪费,大屋顶这样一些东西,认真地负责地改一下。” 并列 讲究排场,过多地耗费财力物力。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他们

  • 思来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通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北蒲家镇。贞观六年 (627) 废入通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北。属通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 张柱

    【介绍】: 明山东寿光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数迁为河南知府。以劾奏伊王不法事被降职。后官至山西右布政使。有《诸史日抄》。 【张柱作品 ==>】 

  • 西由场

    即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西由镇。金置镇,属莱阳县。《清一统志·莱州府二》 引元傅梦弼《西由场文庙记》:“莱之北鄙仅五十里曰西由镇,建盐司,司总八场,岁办盐䇲凡二万五千计。”清时设盐大使于此。

  • 牛泉山

    即今安徽黟县北五十里拜年山。黟山主峰之一。《寰宇记》卷104黟县:牛泉山“在县北五十七里。顾野王《舆地志》云:牛泉峤,通故广阳县。自下上至山顶,九里一顿,凡九顿。山常风,树至合抱而高不至丈。当顶有泉方丈余,俗云牛跑所致,亦犹虎跑泉也”。

  • 仲文照镜

    《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并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东晋末年,殷仲文由尚书迁为东阳太守,因与骆球等谋反而被杀。死前几天,他对镜自照,竟看不到自己的脸面。后因用为咏凶兆之典。唐.李瀚《蒙求》诗:“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 迎从事

    官名。南朝宋置,为州属官,掌迎接新任长官诸事,多为长官亲信。王谌曾任此职。

  • 瓦勒克

    读音:Wǎlèkè【综】 达斡尔族姓。属郭戈勒哈拉,汉姓为郭(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郭博勒哈拉。《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收载,未详其他。

  • 夏国

    元至正十七年 (1357) 农民义军领袖明玉珍由鄂入蜀,连破元军,陆续占有川蜀诸州县。二十年(1360) 据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自称陇蜀王。二十二年 (1362) 即帝位于重庆 (今四川重庆市),国号夏,建元天统,史称蜀夏,势力范围包括今四川及陕南汉中盆地、甘肃文县一带。死后由其子昇继位。明洪武四年 (1371),大将汤和至重庆,明昇降,国亡。历二主,十一年。

  • 读音:Róng容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古代有国名容,后代以国为姓。二是周朝称礼乐之官为容,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容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容若玉,为官清廉,多善政,积劳而死,家无长物。明代香山人容悌舆,博学而为人厚道,床前侍奉病母十三年如一日,被众乡邻称为“孝行先生”。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六位。【源】 ①《穆天子伟》载,古有容氏国,当以国为氏(60,62)。②《礼记》礼乐之官日容,礼官之后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