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宋史·梅尧臣传》

《宋史·梅尧臣传》


宋史
原文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一府尽倾。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曰:“凡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裹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召试,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梅尧臣传》) 

译文
    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发现。后来,梅尧臣以父荫而入官,为河南主簿。当时留守西京的钱惟演发现并惊叹他的才华,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抒发情感。欧阳修也与梅尧臣结为诗友,并自谦不如梅尧臣的写诗才能。梅尧臣因受到知名前辈的夸奖与鼓励愈发兢兢业业,潜心苦读,终于在宋代文坛上名声大振。自宋以来,像梅尧臣那样,专以诗才之名流芳后世的人实不为多。梅尧臣曾对人说“:大凡做诗,要注意立意新颖,语言考究,发前人所未发,感前人所未感。而且,能自如驾驭难写之景,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之外深远而美妙的意境。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后世都以为梅尧臣的这些观点十分精辟与精彩。 
梅尧臣曾先后做过德兴县令,建德、襄城知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等地方官。大臣们屡次举荐梅尧臣任馆阁之职,因而梅尧臣得以受皇帝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年间,梅尧臣随宋仁宗参加郊庙祭典,并献上赞美诗,还曾向皇帝上书谈振军备战之事。梅尧臣为《孙子十三篇》做过注,撰有《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梅尧臣家庭清贫,他自己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多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是带着酒到其家与之共饮。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有人曾得到过西南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一件布衣,发现布衣上绣织有梅尧臣的诗句,可见梅尧臣在当时的名声是何等之大了。 

《宋史·梅尧臣传》    

猜你喜欢

  • 佟毓秀

    【介绍】: 清汉军正蓝旗人,字鍾山。康熙间官至云南巡抚。善画山水,气格粗豪,晚年以枯涩见长。卒年八十余。 【佟毓秀作品 ==>】 

  • 博学宏词科:《旧唐书》本纪:“三月,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归仁晦、李当考官;司

    ”陆勋,唐之小说家。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校书郎。本年(871)以兵部员外郎参与考试宏词选人。后官吏部郎中。撰《陆氏集异记》二卷,《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有著录,今传四卷本,《四库全书总目》疑后人附会。事迹见《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元

  • 沈束

    【生卒】:1514—1581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宗安,号梅冈。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官礼科给事中。总兵周尚文卒,严嵩恨其不附己,不予恤典。乃上疏论之,被廷杖下狱。嵩败后年余,始得释,锢狱达十八年。家贫,怡然自得。隆庆初,擢南京右通政,以疾辞不赴。有《周易通解

  • 奥敦保和

    【介绍】: 金元间女真人。奥敦世英弟。与兄同降蒙古。由万户升德兴府元帅,改雄州总管。寻以元帅领真定、保定,顺德诸道农事,辟田二十余万亩。改真定路劝农事。五十六岁致仕。 【奥敦保和作品 ==>】 

  • 茅氏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547):“晋戍茅氏,殖绰伐茅氏,杀晋戍三百人”,即此。 【检索茅氏 ==>】 古籍全文检索:茅氏     全站站内检索:茅氏

  • 沙涧渡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南十里黄河北岸。《清一统志解州》:沙涧渡“唐时造浮桥于此,西南去河南陕州十五里”。即此。

  • 胶县

    1913年改胶州置,属山东胶东道。治所即今山东胶州市。1925年为胶莱道治。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改设胶州市。 旧县名。1913年以胶州改置,治今山东省胶州市。后历有废置。1987年撤销,改设胶州市。

  • 续唐三体诗

    清高士奇撰。士奇(1644~1703),字谵人,号江村,又号瓶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士奇以为周弼《唐三体诗》仅选唐七言律绝与五言律诗,他体不及,似有不足,故特选唐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与五言排律三种诗体以续之。有清康熙朗润堂藏板本。他在《自序》中说明自己的选诗标准是:“大旨以气为本,参以音节,济之以色采。”凡数易其稿,始决定不选李白、杜甫二家。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成。共六卷,选五古224

  • 布泉钱

    宇文氏所建北周铜币名。北周初,尚用北魏※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永安五铢等。至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七月,更铸布泉之钱,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至建德三年(574)六月,五行大布钱铸造后,与其并用。四年七月,又以边境之上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不得出入四关,布泉钱则听入不准出。五年正月,以其钱渐贱,人不喜用,遂废之。参见“五行大布钱”(267页)。

  • 河南牧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为河南府置,以亲王遥领之,从二品,掌宣德化,岁以上佐巡属县, 观风俗、 录囚、 恤鳏寡; 天宝元年(741)改名东都牧。宋朝不常置,北宋前期为二品官。官名。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定洛阳为陪都,称为东都,亦称东京;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又改为东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称东京;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罢东京之称,元年建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