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周书·高琳传》

《周书·高琳传》


周书
原文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句丽人也。魏正光初,起家卫府都督。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又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为最,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后随天光败于韩陵山,琳因留洛阳。魏孝武西迁,从入关。至溱水,为齐神武所追,拒战有功,封钜野县子,邑三百户。大统三年,从太祖破齐神武于沙苑。四年,从擒莫多娄贷文。仍战河桥,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复从太祖战邙山。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御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击之,老中数疮而退,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后乃密使人劝琳东归,琳斩其使以上闻。除鄜州刺史。孝闵帝践祚,进爵犍为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从贺兰祥征吐谷浑,以勋别封一子许昌县公,邑一千户,除延州刺史。又从柱国豆卢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二年,文州氐首反,诏琳率兵讨平之。师还,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赋诗言志。琳诗末章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天和二年,徙丹州刺史。三年,迁江陵副总管。时陈将吴明彻来寇,总管田弘与梁主萧岿出保纪南城,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进授大将军,仍副卫公直镇襄州。六年,进位柱国。建德元年,薨,时年七十六。赠本官,加冀定齐沧州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周书·高琳传》,有删改)

译文
    高琳字季珉,祖先是高句丽人。北魏正光初年,高琳从家中受征召任卫府都督。他跟随元天穆征讨邢杲,打败南朝梁将领陈庆之,因有功调任统军。又跟随尔朱天光打败万俟丑奴,评定功劳他的功劳最大,授任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后来跟随尔朱天光在韩陵山战败,高琳因而留在洛阳。北魏孝武帝西迁,高琳跟随皇帝进入关中,到达溱水时,被北齐神武帝追击,(高琳)抵御抗击有功,被封为钜野县子,食邑三百户。大统三年,高琳跟随太祖在沙苑击败北齐神武帝。大统四年,高琳参与擒获莫多娄贷文。随后在河桥作战,高琳前行开路奋勇攻打,他的勇敢为全军之首。太祖赞赏他,对他说:“你就是我的韩信、白起。”(高琳)再次跟随太祖在邙山作战。北齐将领东方老前来入侵,高琳率领军队抵御。东方老依仗自己勇敢强健,一直向前逼近高琳。(高琳与东方老)用短兵器作战,高琳攻击他,东方老身受重伤被击退,说:“我经历的战场很多,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英勇善战的人。”后来(东方老)就秘密派人劝说高琳投降北齐,高琳斩杀他的使者然后上报朝廷。高琳被授任鄜州刺史。孝闵帝即位,高琳晋爵犍为郡公,食邑一千户。武成初年,(高琳)跟随贺兰祥征讨吐谷浑,凭借功劳另封一个儿子为许昌县公,食邑一千户,被授任延州刺史。(高琳)又跟随柱国豆卢宁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人,打败他们。武成二年,文州氐族酋长造反,朝廷诏令高琳率领军队讨伐平定他们。班师回朝后,皇帝宴请群公卿士,并且命(他们)作诗言志。高琳在诗的最后一章说:“寄语窦车骑,为了感谢霍将军,我如何报答天子的恩宠?只有让沙漠安定没有祸患。”皇帝非常高兴地说:“匈奴猖獗嚣张,不按时前来(与我国)通好,你说的话若灵验,是国家的福气。”天和二年,高琳调任丹州刺史。天和三年,高琳升任江陵副总管。当时陈朝将领吴明彻前来进犯,江陵总管田弘与西梁君主萧岿出外保卫纪南城,只有高琳与西梁仆射王操坚守江陵三城以抵抗(吴明彻)。不分昼夜抵御抗击,总共经一百天,吴明彻退兵。萧岿上表述说战斗情状,皇帝于是特别下达嘉奖的诏书请高琳入朝,亲自加以慰问。他升任大将军,仍然帮助卫公宇文直镇守襄州。天和六年,高琳升任柱国。建德元年,高琳去世,时年七十六岁。追封本官,加赠冀州、定州、齐州、沧州等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为襄。

《周书·高琳传》    

猜你喜欢

  • 崔橹(崔鲁),李频《漠上逢同年崔八诗》云:“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遇各离秦。

    ”是同进士及第,其名俟考。[按,《唐诗纪事》卷五八《崔橹》条:“橹,大中时进士也。”《唐才子传》卷九《崔鲁传》(或作橹):“鲁,广时间举进士。工为杂文,才丽而荡。诗慕杜紫微风范,警句绝多。如《梅花》云:‘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又,‘初开已入雕梁画

  • 无可救药

    病情危急,无药可治。常比喻人情事势等败坏到无法挽救。冰心《我的学生》:“医生发现她是得了黍形结核症,那是周身血管都有了结核细菌,是结核症中最猛烈最无可救药的一种。”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他一看见本国里乞丐之多,非常诧异,慨叹道:他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学问,却自甘堕落的呢?所以下等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的。”见“不可救药”。【词语无可救药】  成语:无可救药汉语词典:无可救药

  • 二部大人

    官名。南部大人与北部大人之合称。十六国时代王拓跋什翼犍于建国二年(339)置。掌管归附之少数族。时各少数族部落首领,按所统人数多少,称“酋长”或“庶长”,又分为南北二部,置二部大人,各统一部,分民而治。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沿置。 【检索二部大人 ==>】 古籍全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介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云梦泽,古代大泽名,跨长江南北。二句极写洞庭湖浩瀚无际、洪波汹涌的壮阔景象。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 刘融

    元大都(今北京)人,字伯熙。顺帝至元三年(1337)任秘书太监,至正十七年(1357)为秘书卿。长于山水,画法师李成、郭熙。 【检索刘融 ==>】 古籍全文检索:刘融     全站站内检索:刘融

  • 爨焦

    同“爨下焦桐”。元张雨《元日雪霁早朝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廿二韵》:“有术探《鸿宝》,何人识爨焦?”【词语爨焦】   汉语词典:爨焦

  • 官署名。为掌供应天子饮食的机构。战国置。《三代吉金文存》卷二页五三:“上乐(厨), 容参分。”郭沫若《金文丛考》页二一七:“疑厨之异文, 从广朱声,朱声与尌声同部。”

  • 哈剌章

    元初称大理国为哈剌章,又作合剌章。拉施特丁 《史集》: “契丹之南有国,契丹人名曰大理,或曰大国,蒙古人名之曰哈剌章。” 哈剌章亦专指今云南大理市。《马可波罗行纪》: “从押赤城首途后,西向骑行十日,至一大城,亦在哈剌章州中,其城即名哈剌章。” 《元史·兀良合台传》: “合剌章盖乌蛮也。”方国瑜认为 “章” 为蒙古语区域,合剌章意即黑地。(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第789—790页。又作合剌章

  • 初五日,朱珪卒,年七十六。

    上谕:“大学士朱珪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凡所陈奏,皆得大体。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赐谥文正。初六日,帝赐谥号文正。御制《临故太傅大学士朱石君第赐奠抒痛得十二韵》。有御制祭文、碑文。后命人贤良祠。据《南压府君年谱》。阮元曰:“(朱珪

  • 杨花场

    即阳花场。今四川资阳市东北四十里保和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杨化场在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