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晋书·郑袤传》

《晋书·郑袤传》


晋书
原文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父泰,扬州刺史,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识鉴。随叔父浑避难江东。 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年十七,乃还乡里。 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讽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
    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转司隶功曹从事。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袤迁尚书郎。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 为诸县之最。迁尚书右丞。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 开诱后进。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征拜侍中, 百姓恋慕,涕泣路隅。
    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中领军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有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 今大军出其所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帝称善。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 
   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推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守道冲粹退有清和之风进有素丝之节今以袤为司空。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置舍人官骑,赐床帐簟褥、钱五十万。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选自《晋书·郑袤传》)

译文

    郑袤,字林叔,是荥阳开封人。父亲郑泰,曾任扬州刺史,名声很大。郑袤很小时便成了孤儿,很早就有较强的识辨能力。郑袤跟随叔父郑浑到江东避难。当时华歆做豫章郡的太守,郑浑前去投靠他,华歆一向与郑泰关系很好,他把郑袤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十七岁那年,郑袤才回到自己的家乡。郑袤性格清纯正直。当时济阴人魏讽做相国的属官。魏讽在当时名重一时,与郑袤同一郡县的任览与魏讽结交成了朋友。郑袤认为魏讽为奸诈之辈,终究会有一天会带来灾祸,劝说任览远离他。等到魏讽落难,谈论此事的人都称赞郑袤。 
    魏武帝起初分封其子为王侯,精心挑选门客,郑袤与徐干都做了临淄侯文学,后来郑袤做司隶功曹从事。司空王朗征召他做自己的属官,郑袤推选高阳的许允、扶风的鲁芝、东莱的王基,王朗都给它们委任了官职。这些人后来都官至高位,名望很高。郑袤调任尚书郎。外调做黎阳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十分满意,服从管理。太守班下下属的地方负责官员中,被郑褒提拔任用的那些优异人才,为各县之最。郑袤升任尚书右丞。(郑袤)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者,礼待贤者能者,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郑袤在广平任职,把道德教化放在第一位,他擅长起草法规和教令,郡里的人都很喜爱他。郑袤征召侍中时,老百姓十分留念他,都在道路的偏僻处哭泣。 
    毌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东饯行送别,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来。景帝对中领军王肃说:“没有见到郑袤来我感到很遗憾呀。” 王肃把景帝的这番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景帝,从近路赶上了景帝。景帝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会来的啊。”景帝于是与郑袤共坐一台车,说:“首先当实施什么计策?” 郑袤说:“过去我与毌丘俭都做过台郎官,对他有所了解,他这个人喜欢谋事但却不能通达事务的真相,自从过去他在幽州建立功勋,他志向愿望膨胀。他属下大将文钦有勇而无谋。如果我们的军队出其不意,江淮的兵士锐利但并不稳固,我军深挖沟濠,加高壁垒来挫败敌人的锐气,这就是当年大将周亚夫所擅长的方法。”景帝认为很好。景元初年,郑袤得病失明,多次请求告老还乡,没有被许可。后来郑袤被授予光禄大夫。官分五等初步确立时,郑袤被封为密陵伯。 
    武帝登基后郑袤官位晋升为侯爵。他虽然患病十年才治愈,但是当时贤良之士都一同推荐他。泰始年间,皇帝下诏说:光禄大夫密陵侯郑袤,办事公正,不在官位时,有清静平和的风尚,为官之时,有清白清廉的节气,将让郑袤作司空。郑袤前后推让,派儿子郑称把绶印送回皇帝,竟达十多次。郑袤坚决拒绝做司空,不久被许可了,皇上以侯爵的待遇去郑袤府上,授予郑袤仪同三司一职,给他添加了门客车马,赏赐给他帐簟褥钱物十万。(武帝)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谥为“元”。 

《晋书·郑袤传》    

猜你喜欢

  • 太史叔明

    【生卒】:475—547南朝梁吴兴乌程人。少善《庄》、《老》,兼治《孝经》、《礼记》,尤精三玄。每讲说,听者常五百余人。历官国子助教。邵陵王萧纶好其学,出为江州,迁郢州,皆请叔明随府讲授,江外人士传其学。

  • 大季

    读音:dà j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有二子孔,大子孔,谓之大季氏,即公子志之后(12,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有二:子孔,此大子孔谓之大季氏,即公子志之后也。”郑樵将其归“以次为氏” 之列。

  • 变羊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妬记》:“京邑有士人妇,大妒忌,于夫小则骂詈,大必捶打,常以长绳系夫脚,且唤便牵绳。士人密与巫妪为计,因妇眠,士人入厕,以绳系羊,士人缘墙走避。妇觉,牵绳而羊至,大惊怪。召向巫,巫曰:‘娘积恶,先人责怪,故郎君变成羊

  • 阿耨达山

    即今西藏西南部冈底斯山。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冈底斯山“即大雪山地,阿哩地方之东北,周一百四十余里,峰峦陡绝,积雪如悬崖,山顶百泉聚流,至麓即伏,实诸山之祖脉,梵书所谓阿耨达山也”。阿耨达为清凉无热恼之义。

  • 荒诞不经

    经:正理。荒唐离奇,不合正理。清.壮者《扫迷帚》五回:“兄虽吴人,这种俗谚,因其荒诞不经,无关实用,却也不大理会。”亦作“荒怪不经”。宋.王楙《野客丛书.相如上林赋》:“其夸苑囿之大,固无荒怪不经之说,后世学者,往往读之不通。”亦作“荒唐不经”。清.阮葵生

  • 东蒙山

    又称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邢疏:“山在鲁东,故曰东蒙。”

  • 李文贵

    西夏官员。党项羌族。夏景宗时(1032—1048)官教练使。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六月,宋将种世衡施离间计欲陷西夏大臣野利旺荣,李元昊见疑,遣其假旺荣意报种世衡欲通和,被宋将庞籍扣留。六年正月,宋欲与夏议和,仁宗召其归夏国说和。二月,李元昊复遣其以野利旺荣等书赴宋议和。四月,又与六宅使伊州刺史贺从勋同赴宋延州上书宋仁宗,称男纳款。

  • 下杨

    集镇名。在浙江省武义县城西南。属俞源乡。人口2450。以姓得名。村居乌溪畔。产稻、茶叶、蚕茧、毛竹。有印刷等厂。上松公路经此。

  • 典祀

    ① 《周礼》官名。春官之属。中士二人,下士四人。一说为周朝置。《周礼·春官·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政令。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修除,征役于司隶而役之。”郑玄注: “外祀,谓所祀于四郊者。域、兆表之茔城。”② 西魏、北周“典祀中大夫”省称。掌祭祀事务。官名。周朝设此官,掌管郊祀等事的政令。《周礼·春官·典祀》:“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政令。”注:“外祀,谓所祀于四郊者”兆:墓域

  • 许文蔚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衡甫,一字行父,号环山。尝从朱熹、吕祖谦学。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通州教授,改海陵丞。时有旨审察,因耻于干进,杜门不出六年。宁宗嘉定初始赴调,差户部架阁,除国子录。历国子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权兵部郎中,官终著作郎。 【许文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