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北史·张普惠传》

《北史·张普惠传》


北史
原文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澄意纳其言,托辞自罢。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时太后父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以上博议其事。普惠以理正之,无所屈。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普惠谓曰:“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征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及任城王澄薨,普惠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禫除,虽寒暑风雨,无不必至。初,澄嘉赏普惠,临薨启为尚书右丞。尚书诸郎以普惠地寒,不应便居管辖,相与为约,并欲不放上省,纷纭多日乃息。魏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被使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时梁西丰侯正德诈称降款朝廷颇事当迎普惠请付扬州移还萧氏不从俄而正德果逃还后除光禄大夫右丞如故。出除东豫州刺史。淮南九戍十三郡,犹因梁前弊,别郡异县之人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注],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人以为便。普惠不营财业,好有进举,敦于故旧。冀州人侯坚固少时与其游学,早终。其子长瑜,普惠每于四时请禄,无不减赡,给其衣食。在州卒,谥曰宣恭。 
(摘编自《北史·张普惠传》) 


译文
    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人。身高八尺,相貌魁伟,对《三礼》十分精通,还擅长《春秋》和诸子百家的学说。任城王澄敬重他的学问,帮助他提高名声和社会地位。王澄有丧服在身,却想在七月七日召集文武大臣到北园骑马射箭。张普惠奏劝王澄,王澄从心里接受了他的建议,找借口停止了这件事。张普惠辅佐过两任藩王,非常有声誉。当时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去世,被追赠为太上秦公。张普惠认为前朝太后的父亲没有“太上”的称号,于是到朝廷上疏,陈述这样做不可行,侍从都十分畏惧害怕,不敢为他通报。太后阅览了他的表章后,亲自来到胡国珍的宅院,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广泛地讨论这件事。张普惠仍按理纠正,无所屈服。之前,张普惠被太后召见,传达诏书的人骑着快马驰来,速度非常快,并站着催促张普惠离开家里。张普惠的几个儿子都吓得流眼泪。张普惠对他们说:“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等到群臣们议论完毕,朝廷下旨慰劳他,并命他回家,亲友故交都庆贺他的幸运。张普惠认为向天下百姓征收的布帛丝绢,幅度太宽数量又大,尚书计议后上奏皇帝,再向全国征收绵和麻,张普惠担心百姓将不堪重负。于是上疏朝廷。又上表请求在朝廷当值时,允许随时进见皇帝。从此以后,每月一次朝见。等到任城王澄去世,张普惠因受他的恩遇,初一和十五一定去祭奠,一直到除去丧服,不管是寒冬盛暑,刮风下雨,张普惠必定赶到。当初,王澄嘉奖并欣赏张普惠,临终前又奏请朝廷任命张普惠为尚书右丞。尚书省的官员们认为张普惠出身寒微,不应立即担任尚书右丞的官职。他们互相联络,想一起阻止他上任,这种反对经过很多天才停止。魏子建任益州刺史,犯有贪污受贿罪,张普惠作为使者前往调查此事,事情最终得以解决,因此魏子建父子都十分感激他。当时,南梁西丰侯萧正德诈称投降,朝廷准备迎接他。张普惠请求朝廷将萧正德送到扬州,再移交给南梁萧氏,朝廷不同意。不久,萧正德果然又叛魏回到南梁。后来,朝廷任张普惠为光禄大夫,右丞的职务仍然不变。出任东豫州刺史。淮南有九个边防区域、十三个郡,因南梁过去遗留下的积弊,同郡县的人错杂混居。于是张普惠一一查验登记户籍,撤销一些郡县,上表奏报,朝廷下诏批准。地方官根据他的意见,治理有方,盗贼消失,百姓都安居乐业。张普惠不喜欢经营家产,好举荐人才,故交旧友忠诚淳厚。冀州人侯坚固少年时与他一同求学,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叫侯长瑜,张普惠每年四季得到俸禄,没有不节省自己的开支给他衣服和食物的。张普惠在豫州去世,谥号宣恭。

《北史·张普惠传》    

猜你喜欢

  • 耙耧山

    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耙耧山在 “方山之西。下有程伊川故宅”。

  • 董国华

    【生卒】:1773—1850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荣若,号琴南。嘉庆十三年进士,道光间官至广东雷琼道。致仕归,自号清闲居士,又号绿溪渔隐,历主云间书院、紫阳书院讲习。工诗文,词尤婉约。有《云寿堂文集》、《诗集》、《词钞》、《绿溪笔谈》、《海南笔记》等。 【董

  • 相宾友

    谓相互敬重的夫妻。宋苏轼《孔毅父妻挽词》诗: “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参见:○相敬如宾 【检索相宾友 ==>】 古籍全文检索:相宾友     全站站内检索:相宾友

  • 陇头梅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远方亲友的音讯。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诗:“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检索陇头梅 ==>】 古籍全文检索:陇头梅     全站站内检索:陇头梅

  • 抱树泣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德行》:“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梁.刘孝标注引萧广济《孝子传》:“祥后母庭中有李,始结子,使祥昼视鸟雀,夜则趋鼠。一夜,风雨大至,祥抱泣至晓,母见之恻然。”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祥传》载:“王祥字休徵,性至孝,家有丹柰(音nài,俗名花红,又叫沙果树)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晋人王祥,每当风

  • 塞上江南

    见“塞北江南①”。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的说法,常常看见‘~’的字样。”

  • 盐仓山

    一名仓前山。即今福建福州市南台岛上仓前山。《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盐仓山 “在闽县南十五里。省会第一案山也。又名挂榜山”。

  •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介绍】:李白《夜下征虏亭》诗句。岸边山花似姑娘美丽的莲腮,江中渔火似明灭的“流萤”,联想很富有诗意。绣颊,古时女子用丹脂饰颊,称为绣颊。江火,指江船的灯火。

  • 三井桥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北。《宋史·雷有终传》:咸平三年(1000)王均之变,“(杨)怀忠率众入益州,焚城北门,至三井桥”。即此。

  • 赵元长

    【介绍】: 名或作长元。宋蜀人,字虑善。通天文,仕后蜀为灵台官。亦善画,凡星宿纬象,皆能画之。入宋,配文思院为匠人。后召入图画院为艺学。多于宫殿画佛道人物及禽鸟。 【赵元长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