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三才

三才

①唐时,河内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临淄段成式齐名,时号三才。②古代农业生产中对天、地、人三者关系之看法。始见于《周易·说卦》:“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农业生产中天、地、人关系最为密切,为构成农业生产之三大要素。对农业生产中生物有机体与人和环境之间关系,春秋战国时已有一些思想家曾从不同角度对之论述过,有较深刻认识。《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天”,主要指气候条件,人类很难加以改变,《审时》对农作物生长依赖于天之关系有充分阐述。“地”,包括水、土、植被等条件,核心是土壤,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之进行改造,所以,《任地》总结出“地可使肥,又可使瘠”之土壤肥力发展变化观点。至于“人”,可以在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故《管子·八观》说:“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荀子则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之命题。


【检索三才 ==>】 古籍全文检索:三才     全站站内检索:三才

猜你喜欢

  • 句践冢

    在今浙江绍兴市境。《越绝书》卷8载:“独山大冢者,句践自治以为冢,徙琅邪,冢不成。去县九里。”

  • 自死獨膊

    读音:Zìsǐdúbó【源】 代北姓(7,12,15,60)。历史上代北地区为罕见之四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道其详。

  • 鲍由

    字钦止,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尝从王安石学,又得苏轼之教诲。徽宗召对,除工部员外郎。后贬监泗州转般仓。起知明州,改海州,奉祠。尝注杜甫诗,有文集五十卷。 【鲍由作品 ==>】 

  • 叶昇

    【生卒】:?—1392明庐州府合肥人。元末从朱元璋征战。洪武三年以功任佥大都督府事。四年,从汤和定蜀。后历镇西边,有战功,封靖宁侯。又镇守辽东、参预平定云南、湖广、江西等地叛乱。坐与胡惟庸交通,被杀。

  • 陆士楷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人,字介侯,号昆庭。明诸生。入清官教授。治理学,为李颙弟子,曾记颙论学之语为《中孚语录》。另有《尚书汇纂》。 【陆士楷作品 ==>】 

  • 牖里

    即羑里。牖、羑声相近,古字通用。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九里。《战国策赵策三》: 鲁仲连曰,文王 “拘之于牖里之车”。

  • 才尔哇

    集镇名。在青海省达日县北部,临黄河。建设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50。“才尔哇”系藏语,意为“脾脏”,因居地地貌而名。以牧为主,畜产藏系羊、牦牛、马。并产冬虫夏草、贝母、大黄、羌活等药材。建有水电站。是县城通往北、南的交通要道。

  • 空口无凭

    谓单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官场现形记》第二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其他 只在嘴上说而没有真凭实据。浩然《艳阳天》:“焦淑红说:‘~,我们可要看你的行动。’”△贬义。用于表达只有许诺没有凭证的空话。→口说无凭 ↔真凭实据

  • 曹松诗集

    诗集。唐曹松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曹松诗集》三卷,《郡斋读书志》卷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宋史·艺文志七》均作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谓:“别本与印本互有详略,但别本《大游仙》十三首,乃曹唐诗也。”则其原集在宋代已有散佚,行世至少有两种刊本,且“别本”混有曹唐诗。有明朱警编《唐百家诗》本《曹松诗集》一卷,清席启寓编《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曹松诗集》二卷。

  • 李处恭

    唐恒州鹿泉人。其祖父与张义贞祖父异姓同居,历三代百有余年。玄宗开元间御史廷奏旌表嘉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