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比三司
即仪同三司。指未任三公而享受相当于三公的礼仪待遇。《三国志·吕布传》:“(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检索仪比三司 ==>】 古籍全文检索:仪比三司 全站站内检索:仪比三司
即仪同三司。指未任三公而享受相当于三公的礼仪待遇。《三国志·吕布传》:“(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见“只身孤影”。《封神演义》52回:“(闻太师)又见辛环已死,~,太师落下土遁,默坐沉吟半晌。”
芳草与杂草同遭烧毁,比喻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一作“芝艾俱焚”。 主谓 兰草和艾草一起烧掉。比喻好坏一起毁灭。《晋书孔坦传》:“~,贤愚所叹。”△多用于写人与事物。→玉石俱焚
皇室的护卫军。辽代设宿卫司统领,为北面御帐官。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护卫军由宿卫队、侍卫(秃鲁花)队及箭筒士队组成,分属四怯薛长。元世祖以后,宿卫军成为皇帝的禁兵,包括在宫廷中分番宿卫的怯薛和诸侍卫亲军。诸侍卫亲军分屯京畿,接受调发,担任征戍和其他警卫、仪仗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七十里。金废。
比喻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语本《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其他 比喻声势造得挺大,而实际做得很少。语本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雷声甚大,雨点全无。”[例]他~,讲要兴办第三产业,但都过了一年了,还没有一点影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裱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襛,后世诗文中常作“秾”,繁盛之意。《桃夭》诗中以盛开的桃花,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并预祝女子嫁后将给夫家带来和乐幸福。《何彼襛矣》诗,言周王之女下嫁齐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若桃李之艳丽。后因以此喻人少年俊美,也用为祝颂婚嫁之辞。唐.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字子鱼,亦作庾公之斯。卫献公时大夫。学射于公孙丁,又教尹公佗射。卫献公奔齐,公孙丁为御。与尹公佗二人追公,将及,以为射公孙丁则为背师,不射将为戮,乃两射车轭而还。 【庾公差作品 ==>】
地名。战国魏置。晋为司州魏郡属县,治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赵建武元年(335),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虎自立为大赵天王,自襄国(治今河北邢台市)徙都于此。青龙二年(350),冉闵(石闵)杀后赵帝石鉴,称帝,建冉魏,据邺。永兴三年(352),为前燕败,城破,冉魏亡。光寿元年(357),燕主慕容儁自蓟(今北京城西南)徙都于此。东魏,北齐亦都于此。见“邺城”。
《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因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清 吴伟业《赠陆生》诗:“君不见鸿都买第归来客,驷马轩车胡
?—1568 明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西北清平)人。嘉靖七年(1528)袭世职指挥使,以镇抚贵州有功,累迁贵州总兵官。熟黔情,善用兵,任总兵官十七年,为一时名将,卒于官,赠左都督。 【检索石邦宪 ==>】 古籍全文检索:石邦宪 全站站内检索:石邦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