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略
【生卒】:?-309
字元简,司马泰子。袭泰爵。晋惠帝时,初仕为太子掾,官至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时京兆流人王逌等聚众起义,略派兵镇压。永嘉三年死,谥孝。
【生卒】:?—309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元简。司马泰子。袭爵高密王。晋惠帝元康初,选为太子宾友。历官散骑常侍、秘书监,出为安北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怀帝立,迁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遣将攻讨京兆流人王逌。寻进开府,加散骑常侍。卒谥孝。
【司马略作品 ==>】
【生卒】:?-309
字元简,司马泰子。袭泰爵。晋惠帝时,初仕为太子掾,官至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时京兆流人王逌等聚众起义,略派兵镇压。永嘉三年死,谥孝。
【生卒】:?—309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元简。司马泰子。袭爵高密王。晋惠帝元康初,选为太子宾友。历官散骑常侍、秘书监,出为安北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怀帝立,迁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遣将攻讨京兆流人王逌。寻进开府,加散骑常侍。卒谥孝。
【生卒】:?——1862 字小蒲。陕西泾阳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内阁学士,工部、刑部侍郎。道光中,先后督江苏、江西学政,供职南书房。咸丰二年(1852)出任江西巡抚,与太平军战于瑞昌、南昌。后被革职,侨居绍兴,赴安徽练团劝捐,屡败太平军,复官至左副都御史,督办皖南军务。
【介绍】:翃,又误作雄。生卒年、籍贯不详。曾为郭子仪幕府僚吏,检校主客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从郭子仪单骑退回纥。贞元中,以郎中为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从事,拜河中少尹,兼侍御史。加御史中丞。与卢纶交往甚密。有《郭公家传》八卷,记郭子仪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二》,《郡斋读书志》卷二下作《汾阳王家传》十卷;又有《忠武公将佐略》一卷,见《宋史·艺文志二》。二书并佚。《资治通鉴考异》有《郭公家传》佚文。
《续资治通鉴》卷九一:“成都路夷人董舜谘、董彦博内附,置祺、亨二州。”
(卒年据公历标注)薛应旂《南湖留稿序》:“海虞丁南湖先生,举进士,历官南验封郎中,正德中以诖误去。既谏垣白其事,诏复登用。时值其舅氏陆水村位冢宰,累遗书促之起,先生辞不赴,雅志艺文,多所著述,是稿盖其一尔。嘉靖壬寅秋,介其友益斋赵子德光属薛子为序。薛子以吏
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流传承袭下来。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北京的流言报,是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章士钊‘整顿学风’以还,一脉相传,历来如此的。”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书生吟诵,声酸辞苦,正和悲歌一脉相传。”亦作“一脉相承”。宋.钱时《两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署。掌国舅乙室巳、拔里二帐事务。太宗天显十年 (935),合皇太后二帐为国舅司; 圣宗开泰三年 (1014),又并乙室巳、拔里二帐为一,与国舅别部为二国舅帐。统归大国舅司管辖。置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职。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诸帐官,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天显十年(公元935年),合皇太后二帐为国舅司;开泰三年(公元1014年),又并乙室已、拔里二司为一帐。设乙室已国
同“一蹴而就”。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见“一蹴而就”。茅盾《路》:“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必须用持久战。”
明四川仪卫司人,字民表。正德九年进士。授丰城知县。兴学校,治水患,积粟备灾。参预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官至大理寺少卿,以事免官。
推:推测。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魏书.礼志二》:“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推情准理,不其谬乎!” 并列 谓按情理推断。《魏书礼志二》:“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诸侯方通祭五;~,不其谬乎!”△多用于对事理的分析方面。→顺理成章 ↔
据《陈维崧年表》。(见周韶九《陈维崧选集》后附,上海古籍出版社1694年出版)《清史列传•文苑传》:“陈维崧,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于廷孙,父贞慧,以节概称,著书自娱,往还多当世硕望,维崧资禀颖异,十岁代祖作《杨忠烈像赞》。比长,侍父侧聆诸名士议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