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城县
①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丰南市西北。东汉废。
②汉昌成县之讹。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续汉书 · 郡国志》 安平国: “阜城故昌城。”
③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新城县置,为昌城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三台县。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郪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北。属右北平郡。东汉省。(2)西魏以新城县(或作新昌县)改置,治今四川省三台县。为昌城郡治。隋大业初改郪县。(3)即“昌成县”。
①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丰南市西北。东汉废。
②汉昌成县之讹。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续汉书 · 郡国志》 安平国: “阜城故昌城。”
③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新城县置,为昌城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三台县。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郪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北。属右北平郡。东汉省。(2)西魏以新城县(或作新昌县)改置,治今四川省三台县。为昌城郡治。隋大业初改郪县。(3)即“昌成县”。
《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相传为黄帝大臣)而友地典(相传为黄帝大臣),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高睨大谈,谓眼睛看着上面,大发议论。后以此为形容举动言论气概不同凡俗的典故。睨,音n。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二回:“炳麟(章炳麟)喜为高睨大谭(同“谈”)
【生卒】:?——1242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庆元进士。历知常、和、庐州及镇江、建康府,大理少卿等。先后败固始、楚州刘庆福起事,创防江军、宁淮军,击败李全,立有战功。嘉熙二年(1238),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四请归隐田园,以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著有《周易约说》、《洪范统论》、《周易指要》、《中庸约说》、《论语大意》及诗词杂著三十五卷等。【生卒】:?—1242宋明州人,字清臣。宁宗庆元二
见“八作使”。 【检索东八作使 ==>】 古籍全文检索:东八作使 全站站内检索:东八作使
官署名。秩正二品。宪宗时,置开平府; 世祖中统四年(1263),改上都路总管府; 至元三年(1266)给留守司印,皇帝巡狩时行留守司事,皇帝回京后复旧。十八年(1281),并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守卫上都,营建和修缮宫殿,兼管本路民政。辖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仪鸾局、兵马司、警巡院等官署。
又名青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周围二十里,高九十丈。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即此。有蘼芜涧、铁底塘等名胜。以产优质石材著名。 【检索青龙山 ==>】 古籍全文检索:青龙山 全站站内检索:青龙山
《太平御览》卷四四引《录异传》:“秦文公时,雍 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沣水中。”后因以“青牛文梓”指参天古木。北周 庾信《枯树赋》:“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生卒】:?—1121 【介绍】: 宋人。宦官。少主掌后苑。徽宗崇宁后渐受宠信,累拜彰化军节度使,进太傅,势力与梁师成相匹。先后于京东西、淮西北一带强括民田,逼民租废堤、弃堰等处,租额一定,不可复减,号“西城所”。又在济、郓等州湖沼地带,征收租税和船舶费,每年增
金女真完颜部人。从完颜宗辅经略陕西,能以寡击众。累官孟州防御使,改河南尹卒。
即今河南武陟县治木城镇。《明史·河渠志五》:万历三十三年(1605),范守己言:“近者十年前,河沙淤塞沁口,沁水不得入河, 自木栾店东决岸。”即此。1939年武陟县徙治于此。在今河南省武陟县境,濒沁河。为县内最大的市镇。明嘉靖、万历间沁河曾决于此入卫河,危及卫辉府地。
书名。明末清初陆世仪(晚号桴亭)著。六卷(凡讲义、书信各一卷,序、杂著各二卷)。末附《补遗》一卷。书中认为:“太极不过是一无形之理而已。这便是生天生地的根因”(卷一《太极图说讲义》)。并强调“居敬穷理”,谓“居敬而不穷理,则敬为落空;穷理而不居敬,则理为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