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洛桑图丹嘉措

洛桑图丹嘉措

1848—1902

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道光二十六年(1846)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生于黄河南的莽拉家族。咸丰元年(1851),受戒学经。八年(1858),赴塔尔寺学经,后到京朝觐清帝。十一年(1861),返青海,在德庆寺学经。同治十三年(1874),再次赴京。并到蒙古地区传教。光绪元年(1875),任多伦诺尔等寺掌印喇嘛。五年(1879),返青海。九年(1883),任塔尔寺法台。重订塔尔寺寺僧规则,重修佛殿数处。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驻京之所仁寿寺被焚,所有印信案卷遗失,后由理藩院补给。在贵德圆寂。

猜你喜欢

  • 黄锾

    宋建州浦城人,字用和。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从杨时学,甚见器重。历西安丞。钦宗靖康初李纲宣抚河东,辟为幕属。高宗即位,拜监察御史,首陈七事,深见嘉纳。除江西提点刑狱,力求奉祠以卒。有《论语类观》、《唐史笃论》等。

  • 平凉县

    北周建德元年(572)置。治今甘肃平凉市(隋曾移泾河北岸)。属长城郡。隋属平凉郡,唐属原州。广德元年(763)地入吐蕃。贞元四年(788)复置。元和四年(809)为行渭州治。广明元年(880)又入吐蕃。中和四年(884)后至宋为渭州治。金至清为平凉府治。西北有吐蕃会盟坛,唐贞元三年筑。

  • 象齿焚身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闻知晋国大夫范宣子贪财不重德,便用象因牙齿值钱而遭杀身之祸的道理对他进行规劝。后因以“象齿焚身”比喻人因多财而招来灾祸。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一回:“山木自寇,象齿焚身,恫哉李督,死不分明。”主谓 焚身,丧生。象

  • 春秋时白狄的一支。亦作肥氏。春秋初与白狄诸部居牧于河西陕北高原及晋西北。西南邻秦国,东南为晋国。白狄东迁时,肥氏入居今山西太原以东,建都昔阳(一说在今山西昔阳县境),奉鲜虞为盟主。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六月,晋正卿中行穆子(荀吴)欲袭击白狄,诡称会齐师,借道白狄,使之不备,于是年八月突入昔阳,俘肥子绵皋,肥灭。部众逃依白狄鼓氏,居肥累城(今河北藁城西南)和昔阳亭(今河北晋县西北)。二十五年(前5

  • 雪浪

    1545—1608 明应天(今江苏南京)人,僧人。俗姓黄,名洪恩。十二岁出家于南京报恩寺,与憨山为友,师事无极法师。通佛法,能诗善画,好声乐,留心儒学,宗三教合一之说。一度北游,苦挽憨山南归,不成,因驻足南京说法。晚年赴苏州望亭山讲法,与徒众同甘清苦。卒葬雪浪山。 【

  • 田何

    字子装,西汉齐国(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后徙长安杜陵,号杜田生。受《易》于东武孙虞。为西汉儒学《易传》宗师,授东武王同、洛阳周王孙、齐服生及丁宽四人,而四人皆著《易传》数篇。(、参见《史记》) 【介绍】: 西汉齐人,字子庄,一作子装。受《易》于东武孙虞。汉兴

  • 章草

    书体名。隶书的草写,即早期的草书。始于西汉而流行于东汉。汉明帝命北海敬王睦作草书尺牍,即此。其特点为保留隶书笔画形迹,减省形体,简化轮廓,改变笔法,以就简捷。笔画可分,字不连写,波磔挑架仍存隶意。后人为与晋以后兴起的新体草书(今草)相区别,称之为“章草”。

  • 水西寺

    南齐建,在今安徽泾县西五里。唐杜牧有《题水西寺》诗纪游。宋林逋《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后改名宝胜寺。 即今安徽省泾县西宝胜寺。唐诗人李白、杜牧等皆有诗记游。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杜牧《题水西寺》:“

  • 别儿怯不花

    【生卒】:?——1350 字大用,燕只吉解部人。早孤。八岁即侍明宗于藩邸。为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时,能宣布国家恩信,使峒民感悦。至正二年(1342)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听闻杭城遭受火灾,随即赴镇,进行救灾,减少课税。至正八年(1348)御史弹劾他,使他益不自安,不久被贬至渤海县

  • 西阳国

    西晋惠帝时分弋阳郡置。治西阳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后移治今湖北黄冈市东)。属豫州。东晋改为郡。 【检索西阳国 ==>】 古籍全文检索:西阳国     全站站内检索:西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