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骛
本为三国魏荀攸之妾的小名。见《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后用为他人妻妾的代称。亦作“阿鹜”。李縠《醉中袭美先月中归》:“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
本为三国魏荀攸之妾的小名。见《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后用为他人妻妾的代称。亦作“阿鹜”。李縠《醉中袭美先月中归》:“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
【介绍】: 唐陈州人。殷侑孙。僖宗广明初为成都诸曹参军。僖宗至蜀,闻有殷礼学,擢太常博士。光启三年,从帝还京,时宗庙焚残,告享无所,制度雕紊,皆从盈孙议重修制,时称博洽。终大理卿。 【殷盈孙作品 ==>】
①东晋太元中置,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置镇,后复为郡。曾为梁州,益州、南秦州、成州治。隋开皇初废。 ②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西魏改为仇池县。 (1)东晋时仇池氐杨氏内附置,北魏初改置仇池镇,后复为郡。
《弇山堂别集》卷十七《皇明奇事述二》“甲子二相”:“嘉靖甲子,少师华亭徐公阶居首揆,而常熟严公讷、兴化李公春芳次之,三公皆南直隶人。严、李二公同日应制撰文,同日进学士,同日加太常少卿,同日转侍郎,同日转吏部尚书,同日入直,同日加太子太保,同日进内阁,又同有
读音:Kāng康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汉代时,康国和康居国的王子到中原定居,后代以康为姓。二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姬姓。文王幼子初受封于康,称康叔,后又称卫康叔,死后谥号“康”。其王族有以祖上谥号命姓者,称康氏。三是改姓。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为避讳,诏天下匡姓人改姓康。四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古时突厥、女真以及今瑶、土、羌均有康姓。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辖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部一
法律用语。指役徒发生在路上的斗殴。《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可(何)谓逵卒?有大繇(徭)而曹斗相趣,是谓逵卒。”大徭,即大规模的徭役,曹斗,指打群架。 【检索逵卒 ==>】 古籍全文检索:逵卒 全站站内检索:逵卒
(《史记•平津侯列传》卷一百一十二、《汉书•百官公卿表》卷十九下)
以藏文翻译和撰写的佛教典籍。初称※《甘珠尔》和※《丹珠尔》。吐蕃时期只有译经的目录集,如《秦浦目录》、《旁搪目录》及《登迦目录》,前两者已失,今仅存后者。最早版本为西藏纳塘寺古本。始于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由该寺高僧久丹日巴日迟(旧译释尊剑,山南人)及其弟子嘉木样巴克什、卫巴洛塞哇强求益西、译师索南约斯、汇若绛秋朋等,搜集不同版本,精心校勘,编纂而成,缮写了第一部手抄本《甘珠尔》及《丹
清四川定远人,字心如。廩贡生。幼颖敏,擅长骈体文。妻死,出家于凌云寺,旋复归。卒年三十。有《楠园文集》、《秋心馆诗词集》、《古赋考证》、《春明冷梦录》。
1765—1833 清浙江临海人,字旌贤,号筠轩。少时刻志力学,学使阮元招其肄业诂经精舍。后以拔贡生入貲为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适阮元督粤,延致幕府,相与咨诹经史,后卒于家。性喜聚书,广购岭南旧本至三万余卷,碑版彝器多世所罕见。著有《校正竹书纪年》、《礼经宫室答问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高祖母。生四子,第二子为阿保机曾祖父。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追尊为昭烈皇后。(五,) 【萧卓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