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旧唐书·姜师度传》

《旧唐书·姜师度传》


旧唐书
原文
    姜师度,魏人也。明经举。神龙初,累迁易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为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始于蓟门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魏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艰粮运者至今利焉。寻加银青光禄大夫,累迁大理卿。景云二年,转司农卿。 
    开元初,迁陕州刺史。州西太原仓控两京水陆二运,常自仓车载米至河际,然后登舟。师度遂凿地道,自上注之,便至水次,所省万计。六年,以蒲州为河中府,拜师度为河中尹,令其缮缉府寺。先是,安邑盐池渐涸,师度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大收其利。再迁同州刺史,又于朝邑、河西二县界,就古通灵陂,择地引雒水及堰黄河灌之,以种稻田,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寻迁将作大匠。 
    明年,左拾遗刘彤上言:“请置盐铁之官,收利以供国用,则免重赋贫人,使穷困者获济。”疏奏,令宰相议其可否,咸以为盐铁之利,甚裨国用。遂令师度与户部侍郎强循并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计会,以收海内盐铁。其后颇多沮议者,事竟不行。 
    师度以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余。师度既好沟洫,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时人为之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传之,以为口实。 
(选自《旧唐书·姜师度传》) 

译文
    姜师度是魏地人。以明经科中举。神龙初年,逐步升官至易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做到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勤于处理政务,又有灵活的头脑,深知水利建设的好处。起初在蓟门的北边,用增高河渠的水位和开掘河渠的方法来防范奚和契丹的入侵。又截取魏武帝从前(开掘的)渠道,在靠近大海处开凿漕河,号称平虏渠,来避免海运意外事故造成的灾难。运送粮食的人至今还享受着它的好处。不久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逐步升至大理卿。景云二年,改任司农卿。 
    开元初年,(师度)调任陕州刺史。陕州西边太原仓贯通两京的水运和陆运,(师度)常亲自从仓库用车载米到河边,然后登船。师度于是开凿地下通道,从上面洞口注入粮食,(粮食)就(经由地下通道)淌到水边船上,所节省的劳力开支可用万来计算。开元六年,(朝廷)把(原来的)蒲州改为河中府,授师度为河中尹,让他修整官署房舍。在这之前,安邑的盐池逐渐干涸废置,师度(到此以后)调发士兵开掘疏通水道,开垦盐地,公家和私人都获得很多盐利。(后来)又调任同州刺史,又在朝邑和河西两县的交界,靠近古时通灵陂(的地方),挑选(被弃置的)土地,(通过挖沟渠)导引雒水和拦截黄河水灌溉它,把(它作为)种植稻子的田地,一共两千余顷,在那里设置屯田户聚居点十多处,(种稻)获利以万来计算。被特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不久被调任为将作大匠。 
    第二年,左拾遗刘彤(向朝廷)进言说:“请求设置盐铁之官,收取盐铁税来供给国家开支,免除贫困百姓沉重的赋税,使生活困难的人得到救济。”奏章上达,(皇帝)让宰相审议此事能否实行,(结果大家)都认为收取盐铁税对于国家开支(确实)很有补益。于是诏令师度与户部侍郎强循一起兼任御史中丞,跟各道按察使商量,来收取全国的盐铁税。这以后(对此)非议的人很多,此事最终没有得到落实。 
    师度在十一年病死,终年七十多岁。师度既然喜欢利用沟渠,所到之处一定想方设法调集老百姓挖掘凿通水道,虽然有时不顺利,但成功的也很多。在此之前,太史令傅孝忠善于以星象占定人事吉凶,当时有人因此谈论说:“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人们)流传着这句话,把(这两件事)作为(谈论他俩的)话题。 

《旧唐书·姜师度传》    

猜你喜欢

  • 酒房镇

    集镇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部酒房河西侧。酒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00。相传隋有吴姓在此开酒房,后成集镇,故名。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并产核桃、苦杏仁。有综合加工厂。有公路通九成宫镇。

  • 承天寺

    ①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民路接驾桥巷口。初为梁陆僧瓒故宅,舍为重云寺 (一作重玄寺)。北宋初改为承天寺。宣和中又改能仁寺,后合称承天能仁寺。又名双峨寺。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张士诚据为王府。二十年 (1360) 复为寺。今寺已遗迹无存。②一名月台寺。在今福建泉州市承天巷。本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南唐时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 (1007) 赐名承天寺。南宋王十朋有 《承天十景》诗。现存大殿

  • 大庆山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清一统志·韶州府》:大庆山“在英德县北。即古英州治。西有流杯池。《旧志》:龙山在县北半里,大庆山在县北二里,盖即一山而异名也”。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介绍】: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诗句。以高拔挺直的松柏比喻作者正直的性格,不会讨好人。

  • 杜湖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鸣鹤镇。宋《宝庆四明志》卷16慈溪县:杜湖“唐刺史任侗复加浚筑,鸣鹤一乡之田仰灌溉,号第二重天”。

  • 越宾歌

    借指思乡之情。唐孟郊《泛黄河》诗:“湘瑟飕飗弦, 越宾呜咽歌。 有恨不可洗, 虚此来经过。” 参见:○庄舄越吟 【检索越宾歌 ==>】 古籍全文检索:越宾歌     全站站内检索:越宾歌

  • 夹冈

    ①在今江苏丹阳市北二十二里。《宋史·河渠志》:“镇江府吕城、夹冈,形势高仰,因春夏不雨,官漕艰勤。”《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阳县:夹冈“亦曰大夹冈,下临运河,故运河亦曰夹冈河也”。②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夹冈在府东北七里。东接湾头镇淮子河口,与蜀冈相接。”

  • 天行健

    《周易.乾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孔颖达疏:“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周易》“乾卦”象词称“天行健”,是指天道运行的无止无息。故君子自强发奋,也不应停止。后用咏天体运行或帝王出行之典。唐.鲍溶《忆郊天》:“六龙日驭天行健,神母呈图地道光。”此以“天行健”比喻皇帝车驾到达极有气派。

  • 建昌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建昌县置,属南康路。治所在建昌县 (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明洪武初降为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建昌县为州,治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艾城。属南康路。辖境约当今江西省永修、安义等县地。明初复降为建昌县。

  • 伏羲氏

    太皞的另一称号。见“太皞”。